奥运系列之中国男篮:替补控卫怎安排?
(2008-08-04 01:53:33)
标签:
体育篮球控卫中国男篮刘炜 |
分类: HIP-BALL |
长久以来中国男篮的控卫一直遭舆论诟病,从2000年郭士强征战悉尼奥运会开始,到2001年大运会遇俊锴的进退两难,再到2002年刘炜首次参加世锦赛的青涩,紧接其后的刘晓宇、陈江华、孙悦……都会让人挑出很多毛病,但实际情况是:征战奥运会你必须指望组织后卫能够真正串接起全队,而只有这样中国男篮才能有从小组赛突围的可能。
实事求是地说:刘炜的进步已经十分明显。作为目前国内力量和对抗最好的控卫,他是唯一一个能够在高密度对抗当中保证技术发挥的后场。从斯杯和钻石杯的各队表现不难看出,缺乏高速转换和高密度对抗的技术发挥只能是空谈,每一支强队的攻防之中都充斥着大量身体对抗。刘炜从2004年中国赛临时加盟国王时改善了体能训练之后,已经渐渐能够保证自己的对抗和力量训练水平,这也决定了他是中国男篮能选择的最好的控卫。
无论是斯杯和钻石杯,你都能很明显地发现刘炜是场上大局观和节奏感最强的控卫。姚明作为中国男篮的核心不容忽视,但如何利用好姚明的三秒区威慑力才是中国男篮最需要掌握的关键。无论姚明主攻还是策应,球都需要第一时间交到他手里,而真正能把球最让人放心地交到姚明手里的控卫,只能是刘炜。无论从小长大的默契还是一直搭档的熟稔,刘炜都是最具备和姚明配合意识的球员。毫不夸张地说,刘炜是中国男篮在钻石杯上最大的发现,他是外线为姚明传球最有把握的球员,没有他几乎等于没有姚明——只有在合适的位置接到球,姚明才是一件具备强大威力的武器,否则就是一根废柴。
但其他队员并不能因为自己和姚明的私交不如刘炜这样熟络而忽视了自己传球的重要:在更多时间里,传球更好的人会获得更多机会。王治郅从前几场热身赛到钻石杯的表现就说明传球意识的重要,他良好的传球意识就像为姚明和外线之间搭了一座桥梁,这证明在内线同样具备牵制力和攻击力的情况下,更好地建立相互之间的呼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刘炜身后,究竟谁更应该出任第二控卫?在孙悦更多地扮演2号位角色之后,陈江华和张庆鹏在对阵伊朗时出场顺序的对调已经表明尤纳斯的意图:良好的身体对抗和传球感觉是挑选刘炜替补仅有的标准。陈江华尽管特点鲜明,快速突破就如同一柄匕首可以直刺对方要害,但他的弱点同样突出:视野并不开阔导致场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攻击;防守中身体对抗吃亏而让球队频繁陷入就近协防与补防的困境;另外他的三分命中率和失误率都有些让人失望,这可能是他前进道路上的掣肘。
张庆鹏则不同。尽管从边缘人名单中堪堪入选,但他的身体对抗和进攻选择都不落下风。对于一个替补控卫而言,在有限时间内减少失误,提高直接进攻命中率以及合理分球几乎已经是全部任务,而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先发主力下场后的缺憾。张庆鹏的对抗实力不差,防守更是积极,而在关键时刻他还有一手远投,也许这会是中国队在有可能出现的关键时刻一招让人意想不到的杀手锏。不要忘记在2006年世锦赛小组赛最后那场神奇的比赛中,张庆鹏终于获得了上场时间后,贡献了两个三分和两次助攻。
也许在对阵德国的关键战役当中,控卫会是中国队胜负的关键;所以上场的安排还要尤纳斯细心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