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许多人一聊起香港就会想到海港城、旺角波鞋街以及铜锣湾SOGO等购物场所,不可否认这些购物场所是筑起香港旅游路线的重要一环,但若只是购物构成的旅行,往往就失去了造访当地的一部分意义。再看那些简单的旅行攻略,显然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很多游客渴求深度游的欲望。可以洞察到有更多游客的目光,开始聚焦到更深层的文化旅行(Cultural tourism)之中。所以今天,就由我来带你去发掘香港到目前为止少为人知的另一面,让你对香港,尤其是尖沙咀地区,有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
喜帖街原是香港的一条老街,20世纪80年代逐渐为人所知,几乎每一对举办婚礼的新人都会去喜帖街选购新婚用品。该街大部分建筑为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唐楼,整齐划一,极具传统特色。2004年初,香港政府计划重新开发此区,此举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反感,大家担心政府破坏了这段历史意义浓厚的街道。最终昔日红金炯炯的喜帖街,敌不过时代巨轮的吞噬,转眼已成一片颓垣败瓦。
《喜帖街》表面上是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其实是伤感香港的改变。《喜帖街》就是写给香港的,《喜帖街》代表怀旧,代表众多港人心中被现代文明吞噬的“老城情结”。与被现代文明吞噬更多的香港对比,在对岸同样是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对历史文化就有更多的表现欲。2005年“澳门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并重新命名为“澳门历史城区”(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澳门城池虽小,但竟然也隐藏了25处世界遗产!
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里,中国人与葡萄牙人在澳门历史城区内,合力营造了不同的生活社区。这些生活社区,除了展示澳门的中、西式建筑艺术特色外,更展现了中葡两国人民不同宗教、文化以至生活习惯的交融与尊重。这种中葡人民共同酝酿出来的温情、淳朴、包容的社区气息,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而澳门旅游当局,为历史文化专门定制了几条路线,更能让不同游客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串联起澳门的古今交融。
而提起香港,旅游者们经常只会想起“购物”“美食”这些标签,丰富多元的香港文化却被忽略或无视。到哪儿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香港风情和历史传统?
“大都会、小地方,四面八方来的人”,弹丸之地的香港,究竟有多少可称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西?什么是地道“港味”?是兰桂坊的活色生香,还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流光潋滟?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还是古惑仔的江湖情?是菠萝包,还是港式奶茶?都对,却不全。
其实,香港的历史文化元素一点都不少,只是被现代文明的锋芒掩盖了更多。长洲太平清醮、中秋大坑舞火龙、大澳端午龙舟游涌、粤剧、凉茶……这些穿越历史风尘而来、“烟火气”十足的传统文化、习俗,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虽大多不为外人熟知,却是地道“港味”的鲜活体现。
笔者在香港学习生活了两年,周末假期都会远离都市,跑去“真实的香港”的体验在地生活。譬如去有“香港威尼斯”之称的大澳渔村看看,那里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的渔村,大澳边上的盐田遗址据说可上溯至石器时代。行走在棚屋的木道之上,四周全是旧时的棚屋,经过风吹雨打的木头泛着灰色,显示着年代的久远,穿梭在棚屋间的小木桥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彷佛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作为香港过去风貌保存最好的地方之一,这里当然会有很多的历史遗迹,有古庙亦有大澳警署改建的文物酒店。遇上好天气出海至珠江口,还能看见中华白海豚在此嬉戏。
如许鞍华导演《天水围的日与夜》所带来的质朴与温润,天水围所在的元朗区也是追忆香港传统面貌的好去处。蜿蜓于元朗坑头村、坑尾村和上璋围间,长约一公里。聚星楼乃屏山文物径上多座重要古迹之一,极具历史价值。乘搭轻铁、游走古迹、品味盆菜,如此的香港是不是给你更不一样的体验呢?
不过对于很多来去匆匆的朋友,或是不擅长自由行的朋友,这样的路线就会有些繁琐。而当下的跟团游,也只是局限在购物点和传统景点的套路上。那么想要有些文化上的深度,却又更easy的旅行在香港行得通吗?当然可以!而且就在维港边上的尖沙咀,半天的步行路程便可以收获一个不一样的香港。
追溯到上上个世纪,位于珠江三角口的香港成为了英国殖民地,凭借水深广阔的海港,由寂寂无闻的小渔村,渐渐跃升成为世界知名的“东方之珠”。由于尽享亚洲与欧美贸易的枢纽地利,香港渐渐发展为国际港口,而九龙半岛上的尖沙咀,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香港人以勤快闻名于世,尖沙咀繁忙的海港和铁路,为这城市的各行各业带来了庞大的机遇。到了1970年代,尖沙咀火车站已显出车水马龙的情景,而尖沙咀的版图也随着填海越来越大。
如果说中央公园是纽约的后花园的话,那么对标香港,具有相同地位的就一定是九龙公园。作为香港市民或游客忙里偷闲的好地方,九龙公园是九龙闹市中最大的公园,拥有雕塑廊、水景花园、百鸟苑、鸟湖及植物迷宫等设施景点。可谁知其实九龙公园在鸦片战争期间,曾是林则徐督促建造的九龙、官涌炮台所在地。在19世纪30年代,有西方人发现维多利亚港是个理想的船只停泊处。当时,九龙公园的所在地是个面对海港的军事战略重地,至1861年,英军占领九龙半岛,随即把该处命名为威菲路军营。1970年代英军停用军营后,政府改建为公园,公园内的儿童历奇乐园仍有当年英军军营炮台的遗迹。
今日的尖沙咀是一个节奏急速、摩天大楼林立的现代化社区,但她悠久的历史发展,仍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精致的古迹犹如瑰宝典藏于繁华都会之中,留待旅人细心发掘探索。除了九龙公园威菲路军营旧址,围绕着尖沙咀的版图,还有很多有故事且有意思的历史文化景点。
香港天文台于1917年起在尖沙咀讯号山悬挂热带气旋警告讯号,直至1961年才取消;而建于1907的讯号塔,曾经用作向渔船发放中午报时讯号之用。大包米讯号塔建筑带有浓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并加入当时流行的爱德华式装饰特色,以红砖配上浅色石构件。讯号塔的入口和大窗所使用的拱石砌成的装饰非常漂亮。
海防道福德古庙(建于1900年代),作为全港最小庙宇之一,这座古庙隐身于尖沙咀繁华的海防道中,百年来香火不断。
柯士甸道的天主教堂:建于1901年的玫瑰堂是九龙半岛最早的天主教堂
枪会山军营(建于1869年,一级历史建筑),早于1860年英国占领九龙半岛时,已有英军在此驻扎。1902年至1903年,该处开始设有固定营房,翌年更设有军官会所、守卫室及食堂等设施。而军营因毗邻附近的“佐敦道枪会”而得名。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驻港解放军进驻枪会山军营,营内有一个装甲营,并在军营侧加建了解放军驻港部队医院。
圣安德烈堂,是香港圣公会西九龙教区辖下的一所教堂和英语牧区,位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38号,于2006年版联合国教育科技及文化组织颁发“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采用红砖和花岗岩建成的圣安得烈堂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哥德式建筑,亦是九龙最早出现的英语礼拜堂之一。
九龙草地滚球会:草地滚球起源于英国宫廷,是一项典型英式的运动。1900年5月四个苏格兰人在九龙诺斯福台进行了第一次比赛,其后他们组成了第一个球会也就是今天的“九龙草地滚球会”。
德信学校是香港一所天主教全日制男子小学,于1930年由加拿大的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创办,最初校址在旺角砵兰街,1941年12月,香港遭日军侵占,加拿大修女被驱逐出境,德信学校被迫停办。二次大战结束后,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重返香港,购得现址大楼并于1947年9月复课。香港巨星李小龙是战后第一批入读德信学校的学生之一,学名“李源鑫”。如今德信学校已成为“李小龙事迹径”景点之一。
除了历史的建筑依旧守望香港,尖沙咀亦有浓厚的社区人情味,仍然在传统小店中完美保留。逛厌了现代奢华商场的你,不如走进这些屹立数十年的小店,犹如走进了怀旧电影的场景,展现出不同阶层的生命力。这些有人情味的店铺,犹如精心集结的故事揭露了香港人在过去数十年的生活模式,见证中西交汇,以及不同文化,语言,种族以及信仰的和谐融贯。虽为时尚都市,但至今依旧保留着不少传统习俗,形成其别树一格的文化,也演绎出真正“古今合一”的时代感及独有创意。
陈烘相机公司,香槟大厦
菲林相机独有的光与影韵味,只有久经历练的才懂得欣赏。
蔡淑静中医馆,金阁大厦
年逾七十的蔡中医师每日为街坊诊症把脉,永不言休。
波记粮食,香槟大厦
琳琅满目的东西华洋杂货,老香港情怀40年来始终如一。
尖沙咀东一直是文化节庆活动的热门举办地点,有热闹的新春花车汇演到璀璨的圣诞灯饰,都为访港旅客带来精彩难忘的体验。尖东海滨公园是观赏维多利亚海港及港岛最佳地方之一。公园傍海筑栏而成,行人道宽阔雅洁。富有特色的路灯,当为爱好摄影人士喜爱。
香港的圣诞灯饰,一般都会在11月未开始,陆陆续续在各处亮起,把整个城市都照得发亮。
旧尖沙咀火车站拆下的6条石柱移建尖东的市政局百周年纪念花园,仿似希腊的古迹。柱前并有香港唯一的喷水时钟。在南洋中心旁之广场侧有巨大喷水池,为全港之冠。这里更是情侣们牵手同游的胜地。
说到现在的尖东地区,要回顾到1970年代,原尖沙咀以东的红磡湾西岸进行的填海工程,随着尖沙咀的发展,尖沙咀火车站主楼于1978年拆除,迁往红磡后扩大地盘,原址建起香港太空馆和香港文化中心,钟楼在市民的要求下保留下来,仍然屹立在九广铁路尖沙咀火车总站的位置上。现在,钟楼被香港文化中心门前的广场环抱,并且成为香港的地标建筑。
尖沙咀至红磡站之间,原被路轨占用的土地,在尖沙咀站拆卸后进行填海工程,重新发展成为尖沙咀东部,在1980年代初期先后落成,主要为办公室及酒店等建筑物。其中,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就是尖东地区填海后第一间落成的酒店,并于1981年开业,30多年来见证着尖东旅游发展的每个里程。
尖东离当时的启德机场真的很近,所有其实是整个九龙建筑都有高度限制(直到赤鱲角新机场启用后,1998年7月10日,原为保障启德机场航道安全而订立的建筑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销,九龙区的建筑物高度不再受到限制。),特别是尖东沿海的大楼高度都在一个水平,这样的景象很是奇特。
所以尖东这里的每个酒店都试图在限制的高度之内将客房安排进去,并且想尽办法达到国际化标准,而作为进入香港的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这家酒店的层高相比同区域的酒店明显高出很多,这显然与在有限高度范围内尽可能多建多的层数的做法背离,但也因为如此,加之高达2米的窗玻璃,使得九龙香格里拉的房间可以躺在床上就享受到维港美景,这样的房间即使是现在看来,空间都不显得过时,并且历久弥新。
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30年来见证着尖东旅游发展的每个里程
华运鸿于1981年3月加入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至今服务酒店超过35个年头。曾获得香港旅游发展局颁发的旅游大使奖项、区议会颁发的最殷勤有礼酒店员工大奖、被酒店选为全年最杰出员工及酒店集团颁发的“最具感染力大奖”。
70 年代中期,郭鹤年的商业基地渐渐转移到香港。1974年,郭兄弟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有限公司。郭鹤年要在好手如林的香港酒店业中开拓出一片天地,分一杯羹,打出他香格里拉的旗号来。首先得为酒店选一个好地方,这是至关重要的。1977 年,郭鹤年购入了尖沙咀东部面向维多利亚港的一幅大面积地皮。1981 年,九龙香格里拉酒店建成开业了。九龙香格里拉开业不久,即为权威的旅游杂志《商务旅客》选为亚太地区最佳酒店之一。
故事很多,大家都会对这间有35年余历史颇有好奇,除了688间客房如何维持高住房率,其实对于酒店内7间风格各异的餐厅食肆也值得你去探究,尤其是享有米其林2星荣耀的「香宫」。都说香港是全世界吃米其林最佳之处,除了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港式点心餐厅添好运之外,九龙香格里拉的香宫也是笔者个人尤为推崇的。刚刚颁布的港澳地区米其林名单,九龙香宫再次榜上有名,连续9年荣膺米其林二星餐厅可谓实至名归。
总厨莫杰强师傅及其厨师团队致力于炮制道地传统佳肴及创新菜式,配合餐厅时刻为每位来宾提供超卓服务水准。
麦片乳龙虾球、稻草骨、赛螃蟹香烤鳕鱼、黑蒜鹅肝炆星斑……每一道莫师傅的招牌菜都是极富美感,口感轻巧毫不浓腻,层次分明地把食材的原味一一呈现出来。
美宿、美食、美人……其实酒店不仅仅是个歇脚的地方,更是旅途中锦上添花之所在。在陌生的城市里,酒店往往是第一个接纳我们、并给予我们温暖的地方,舒适的休息环境和细致周到的服务会使我们平添对这个城市的好感,有更多精力和心情去感受新环境所带来的新鲜感。
一家好的酒店,不仅能给你家的温馨,更能带给你心灵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就我观察现在很多年轻的香港人,都会很少会了解到尖沙咀地区的这些历史古迹。所以当我得知九龙香格里拉大酒店牵头在做「香宫尖沙咀文化探索之旅」的文化项目时,颇为激动。不管是发掘都市中的老旧历史建筑,让人启迪并重视;还是连接宾客与酒店社区的文化魅力,把酒店的社区文化真正落实到行动中;亦或是鼓励社会上下为我们的下一代保育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让社区和都市不断充满生命力……这些都是当时笔者在香港理工大学求学探寻「文化旅游」课程时,希望在社会上看到的景象。
香港除了美食、购物、夜生活、著名景点、五光十色的楼宇及商业大厦外,还有很多值得欣赏及游览的地方。尖沙咀本身已是一片充满传奇色彩之地,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踪迹及令人啧啧称奇的典故。庆幸在企业社会责任中不断立功的香格里拉,走在了前列,起到了表率。只要宾客有意预订「文化之旅住房套餐」,文中以上大部分介绍的历史古迹,就会有专人带领并讲解,与宾客一起探索尖沙咀一带于过去数十年甚至一个世纪所「隐藏」的路径与鲜为人知的地区文化。
文化之旅住房套餐,每客房每晚只需港币$3,800(美元$488)起,另收加一服务费。服务包括:
·
·
·
·
·
·
酒店总经理溥睿名先生(Ulf Bremer)道:“我们非常高兴能开创此项目,为宾客设计导赏团,并庆祝酒店三十五周年纪念。这个文化之旅有助宾客发掘从前访港时忽略了的尖沙咀文化踪迹,同时让我们得到更多机会与社区内不同背景或阶层的人士合作。我们的目标一致,希望访客以至本地朋友也可从另一角度更深入了解这个地区。”,
“这个项目强化了社区内不少人及家庭的联系。我们在进行资料搜集并研究此区历史及轶事时,才发现功夫大师李小龙曾就读的小学也位处此区。”溥总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