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圈的流言蜚语》:生活压力大,解压靠流言

(2012-05-31 15:45:45)
标签:

杂谈

  

 

即将于年内开播的电视剧《妈妈圈的流言蜚语》,由刘蓓、邬君梅等明星出演,一看剧名就知道这是一部讲述女性关心张家长、李家短的现代家庭剧。社会经济发达了,但人口越来越多,竞争自然也越发激烈。当大人们还在羡慕孩子上学轻松的时候,却不成想孩子们没日没夜的功课是做不完的,还有无休无止的补课班是上不完,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范围,但是谁又去理会呢?

 

《妈妈圈的流言蜚语》不仅仅是关注这流传在人们口中的各种谣传,也关心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学生“小升初”,从小学升到初中虽然在成年人看来都是过眼云烟了,青年人有得还经历过免试入学,但现在即使免试入学,可惜人人都想进入好的初中学校,这样竞争在所难免。

 

由于“小升初”不允许统一考试各个重点中学自行按照各自的标准录取学生而备受关注。前几年北京小升初主要看“迎春杯”等数学竞赛的考试成绩,后迎春杯改为“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近几年重点中学录取优秀学员主要参考“综合素质测试”的成绩。由于优质校招生数量有限,所以每年五六月份都会出现大量的小学生报考少量重点中学的现象,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使得“就近入学”难以实现。

 

家长们除了不断掏钱让孩子上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别无他法。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一次演讲中,他对现今教师的批判:学生已经成为现在老师的谋生手段,老师不再搞教育了,办补习班、搞奥林匹克竞赛,她们已经把这些作为她们头上的光环,去谋取利益的手段,牺牲的是我们的孩子。”

 

学习应该是一个启发智力和开拓智力的过程,而不是一再加重一整个家庭的事业,家长钱包空了,学生心灵空了,“小升初”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教育真的要做成这样折磨人的事业吗?国外的学生初中才学开根号,而我们中国小学就要精通了,这是过度开发智力,并且造成学生的极度不自信,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教育方式。

 

回到《妈妈圈的流言蜚语》这部剧集中的另一个主题,就是“流言蜚语”上来,这个事情中国千百年来一直都很盛行,但古代和近代扯得太远了,当代来说,妇女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了,占据主导的地位,当然女性要工作和照顾家庭,担的是两份责任,压力可谓相当的大。女性朋友们聚集之后,家长里短自然是不会少的。面对工作和孩子学习的压力,女性朋友难免少不了曝光下别人家的糗事,以图缓解下自己的生活压力,这是一种好奇,也是一种变相的解压方式,虽然不太高明。

 

流言蜚语也会有很强的杀伤力,中国古代有成语“三人成虎”,意思就是一件事被几个人反复说过了,就会被人信以为真,即便这件事很荒唐,好比说大街上突然冲出来一头老虎,想想都不可能的事儿,几个人都和你说,难免将信将疑。那么生活中的琐碎小事,被流言蜚语这么添油加醋之后,产生的化学效果也是非同小可的。《妈妈圈的流言蜚语》展现的就是这种语言的杀伤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