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腾讯娱乐
http://ent.qq.com/a/20070429/000027.htm
提问之前,笔者先简单叙述一下,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7月~208年11月,7月曹操指挥十几万大军南下,妄图一举消灭刘表和孙权,统一天下。8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在9月投降曹操,曹操悉数收编其水师,刘表近7万人的部队令曹军水战实力大增。孙权在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的极力劝说下,决心与曹操一战,命周瑜统帅三万精锐部队,与刘备统领的两万人马会合,联合抗曹。
孙刘联军在赤壁与曹军相遇,联军初战小胜,遂与曹军在赤壁展开对峙,曹军拥有几倍于联军的兵力,故联军不敢轻举妄动。终于在农历11月12日,吴将黄盖带船队诈降曹操,借风势烧尽北船。联军趁势大举进攻,曹军一溃千里。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吴宇森要用7500万美元重现这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那么,吴宇森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
一问吴宇森,演员你都找好了吗?
主演是一部影片的中心环节,但是到目前为止(4月20日),影片的核心人物“周瑜”初步定的是梁朝伟,原定出演“周瑜”的周润发在影片刚开拍不久即宣布辞演,这无疑是给多事的《赤壁》剧组火上浇油。制片方说是周润发大牌无理,周润发解释称准备不足,究竟谁对谁错,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了。梁朝伟在前不久刚辞演了诸葛亮一角,谁知天算不如人算,梁朝伟又杀了个漂亮的回马枪,他此次回归《赤壁》剧组之后,已经荣升为第一男主角了。这样频繁更换主演阵容,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都是不利的,吴宇森今次真的是捧了个烫手的山芋。
仔细分析一下,首先是把演员和他们所扮演的人物来进行一下参照。让我们先看看这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赤壁之战时,他们的真实年龄有多大?
公元2007年
公元208年
梁朝伟(45岁)
饰演
周瑜(34岁)
金城武(34岁)
诸葛亮(28岁)
张丰毅(51岁)
曹操(54岁)
尤勇
(47岁)
刘备(48岁)
张震
(31岁)
孙权(27岁)
经过演员的这次替换,原本因为年纪偏大而引发争议的周润发下了课,顶替他的,是比他年纪稍小的梁朝伟。至于梁朝伟是否能在银幕上展现儒将风范,还要拭目以待。
扮演这些历史人物的演员,年龄上和他们是大致相仿,这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可是外形呢?这些人物史书上大多都有过他们外貌特征的叙述,虽然有的过于夸张(把刘备说的简直像个猩猩),但是曹操的个子矮应该是达成共识了吧?张丰毅人高马大,演曹操多少有些不合适。还有以娇嗲闻名的林志玲,她出演大美女小乔,从她被任命的第一天起,对她的质疑之声就没有间断过,现在网友们只希望林志玲别再银幕上嗲声嗲气的说话就足矣了。
《赤壁》剧组几乎所有主演都受到质疑,这主要是因为广大观众对于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太熟悉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书写过这段历史,又有多少民间艺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演绎过这段传奇?说不过来了,就是农民老汉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究竟还能勾起观众的多少兴趣?兴趣是有,但是有几位演员能达到观众心目中的标准?要想符合所有观众的审美标准,实在是难上加难。从现有的演员中挑选出来的一批精英,大多都是出于他们的票房号召力考虑的,而不是他们的气质是否与其扮演的历史人物相似。话说回来,演员最大的本事就是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演技越高,演的越像。长得像不像倒不是关键,《巴顿将军》中得乔治·斯科特就长得一点也不像巴顿。更何况何况三国中人物的相貌,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了。如果电影上映之后,观众批评某位演员演的不像、演的不够真实,那只能说明这位演员演技实在不高明。
二问吴宇森,剧本写好了吗?
剧本是一部电影的核心,电影的拍摄是要遵照剧本的要求来完成。一部电影能否成功,关键就是要看剧本写得好不好。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赤壁》的剧本是根据什么素材来编写。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吴宇森今日对媒体披露,《赤壁》的剧本更多的是借箭史书《三国志》为蓝本,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这里就会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很多民间盛传的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根本没有发生过。比如,首创“草船借箭”的是孙权,建议铁索连舟的是曹操自己,历史上也没有“三气周瑜”。把很多精彩的故事都剔除掉了,那么近乎真实的《赤壁》就真的能让观众满意吗?
在真实的历史中,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核心人物,由于他的正确指挥,孙刘联军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最后胜利。按照真实的历史,周瑜是一位意气风发的英雄人物,绝不是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小肚鸡肠。如果吴宇森真的要还周瑜一个清白,那么吴宇森就是要纠正几百年国人对于周瑜的错误认识,出发点很好,但是周瑜这个人物,编剧和演员真的能塑造成功吗?几百年根深蒂固的错误解读,真的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正过来吗?
那么赤壁之战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呢?曹操自称有八十万大军,根据多方面资料的分析,曹操军队不超过30万人。而且开战之前曹军内部流行瘟疫,损失了极大的战斗力。再加上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和环境,30万军队当时龙游浅水。周瑜统率的联军大概在5万左右,击溃6倍于自己的敌军,赤壁之战也成了中国历史罕见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是这一切,在电影上是否能如实地反映出来呢?赤壁之战是三国风云人物汇集地一次战役,众多精彩的故事在这里呈现。、周瑜巧用“反间计”,诸葛亮借东风,黄忠“苦肉计”等等。赤壁之战的内容极为丰富,《赤壁》预计拍摄成四个小时的版本,分成上下集来上映。电影和现实生活又是一回事,4个小时容量的电影,导演是否能把握好影片的节奏?为什么不考虑拍成3个小时就一部的影片呢?
三问吴宇森,你真的适合执导战争片吗?
吴宇森出道近40年来,除了为老师张彻任副导演之外,自己很少拍过古装电影。《英雄本色》之后,他就一直是枪林弹雨。最为惨痛的是,好莱坞战争巨片《风语者》的票房惨败,导致了吴宇森在好莱坞失去了大公司的信任,拍片机会越来越少。公允地说,吴宇森还是执导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最拿手。吴宇森在好莱坞拍摄的《变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都是动作片的经典之作,被很多后辈导演模仿抄袭。一部《风语者》让他的事业走向下坡,那么这部中国战争史诗大作《赤壁》,是否能让他再一次重振声威呢?
纵观中国电影百年,堪称古代战争史诗的电影一部都没有。《墨攻》、《满城尽带黄金甲》都不够格。《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一场宫廷兵变,连战争都算不上。《赤壁》的确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但是历史题材的电影最忌讳的就是冗长,《埃及艳后》就犯了这个致命的错误。2004年的《亚历山大大帝》叙事上显得混乱,战争场面也过于惨烈和血腥。真实是必要的,但是史诗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观众欣赏一部电影想要看到刺激,但不是感到恶心。《300壮士》就把血腥场面控制得恰到好处,这也是得益于电影中没有万人以上的战争场面。《赤壁》就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几十万人的激战,银幕上血光滔天,就不是什么高明的拍摄手法了。这一点上,倒是应该向《指环王》多学习学习,虽然是魔幻史诗,可它也是战争电影。
四问吴宇森:“特效团队找好了吗?”
现而今看大片,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电脑特效是否过关。中国目前还没有实力拍摄科幻片,能用到特效的只有古装战争大片了。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今天的电影观众,都是经受过《真实的谎言》、《指环王》、《黑客帝国》等大片洗礼的,什么大场面没见过?如果吴宇森不能在视觉效果上推陈出新,那么他就不能把《赤壁》导演成功。
75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在华语影坛的百年历史中,这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天价。但是放到好莱坞来说,7500美元只能是一部中型投资的电影,真不敢妄称什么大制作。众所周知,电脑特效是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技术,制作昂贵到令众多摄制组望而却步。但是一分钱一分货,10万美元一秒和1万美元一秒的效果就是大不一样,拍大片不舍得花钱怎么行?
7500万美元自然不能奢望把特效交给“工业光魔”这样的大公司来做,充其量只能找美国的一些中型公司,或是考虑彼得·杰克逊的“威塔”特效公司,只是制作出《指环王》系列的“威塔”,身价也是今非昔比,当时“威塔”为了更好地完成《指环王3》的电脑特效,专门花500万美元购入了七组IBM“锋刃”主机,让视觉效果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赤壁》投资7500万美元,这看来还得精打细算才行。
电脑特效在《赤壁》这部电影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渲染整体的气氛,几十万大军沿着长江两岸对峙,将会是何等壮观的场面,真正把这样的场景复原是不可能的,唯有靠电脑特技来实现。电脑特技不过硬,观众自然不会买帐。最为关键的是,核心之战“火烧赤壁”将会如何表现?假如使用不好电脑特效,整部电影都将失败。早前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一场,是用真实场景来复原这个场面,不仅危险,而且损耗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今天已经可以使用先进的电脑特技来替代过去的危险特技,但是电脑特技要是做得不好,再经典的场面也不足以吸引观众走入电影院。
《300壮士》投资6000万美元,同样是战争电影,依靠炫目的电脑特技,完全的绿幕拍摄,最终在北美劲收两亿美金。看起来,《赤壁》可以借鉴《300壮士》的先进经验,小钱同样可以干大活。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发现《赤壁》完全没有《300壮士》那样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赤壁》演员个个大牌,片酬可能要花去超过1500万美元,《300壮士》则没有一个大明星,片酬总和应该要低于《赤壁》。其次,《300壮士》虽然号称是战争史诗片,但是银幕上始终是百人大战,因为斯巴达人守住了狭小的温泉关,波斯王的大部队根本进不来,所以他们一直小股部队作战。而《赤壁》就大大不同了,两支大军总数几十万,最终要有一场万人大战,整体效果不低于《指环王3》中的佩兰诺平原大战,这样震撼的场面,没有过硬的电脑特效公司的大力支持怎么行?所以说,《赤壁》在特效的处理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美国公司请不起,亚洲的公司可能又达不到要求,这可真是进退两难。
《赤壁》之后的猜想――
《赤壁》是吴宇森执导的投资最高的华语电影,如果一举成功,吴宇森仍将是华语影坛最重量级的大腕,并将带动更多的古代战争上马。假如《赤壁》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成绩,甚至是一败涂地,很有可能将会终结吴宇森的导演生涯,也会给近年来的国产大片降降温。
崔汀/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