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2006-10-24 00:06:34)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长盛不衰?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长盛不衰?保持恒久的生命力,被一代代观众所推崇,被无数影迷所追捧,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她的魅力,反而会因为年代的久远,展现出更吸引人的内涵。时间越长,这部影片的珍藏价值就越高,这样的电影,才能称之为经典。

在今天看来,不管是否这部影片被所有人称好,但只要这部影片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那么这部影片就会有很长的艺术生命力,不会被电影历史的大潮所淹没。商业电影的生命力是超级短暂的,今年刚刚火爆了一把,明年人们就可能已经淡忘了这部影片。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影片本身没有什么艺术内涵,使观众看过就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和信息资源层出不穷,人们对于今天社会的休闲方式有些迎接不暇,看电影只是众多休闲娱乐方式的一种,所以,如果看的是一般的商业片,很多人都是看过就忘的,这也是今天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一部电影想要长生不老,首先就要突破现有的束缚,另寻新路,引领潮流,这样的影片才能经久不衰。比如《英雄本色》,在《英雄本色》之前,吴宇森被观众和评论界认为是跟不上潮流的电影导演,在《英雄本色》之后,吴宇森又被认为是创造潮流的导演。确实,自从《英雄本色》成名以后,吴宇森就成为了香港动作片片的王牌导演,并在1994进入好莱坞拍戏,成绩斐然。《英雄本色》在什么时候看,都非常好看,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有火爆的枪战场面,这些枪战场面在今天看来很粗糙,值得一看的是剧中演员精彩的表演,和整部电影洋溢的兄弟情义,这才是吸引众多观众的主要原因。每次重新再看《英雄本色》,我都要把阿豪和小马在地下停车场重逢的一场戏重看几遍,因为周润发的演技实在是太精彩了,每次看到这里,自己的情绪都会被剧中人物带动起来,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好电影。《英雄本色》作为一部标准的商业片,之所以能够突破时间的界限,就是因为电影里注入的创作者吴宇森的真挚感情,这部电影也是他对过去人们的轻视和贬低,进行的一次宣泄,吐出心中的不快,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有些冲动,但是最容易打动人心,这就是《英雄本色》成功的秘诀。小马这个人物塑造的太好了,吴宇森把这个人物写得好,几乎可以说是他理想的化身,周润发把这个人物演的好,他成为小马哥的最佳代言人,这样的黄金组合,电影怎么会不成功的?

能够把商业片拍得像《英雄本色》这样好的不多,但是在香港这个电影大都市中,任何电影故事都有可能发生。香港最拿手的就是商业电影,商业电影拍得多了,自然就会拍得越来越好,尤其是在电影人才济济的年代,有时候电影本身没有多大野心,但是由于主创人员努力的结果,一部电影出来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像这样的情况,在80年代的香港影坛时常出现。《胭脂扣》、《秋天的童话》、《不脱袜的人》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其实电影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候想拍出一部惊世之作,但是出来的效果很不好,票房惨败,这就是导演和观众出现了代沟。导演想表达的主题观众不理解,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便会作出负面宣传,比如王家卫的《阿飞正传》,这部电影当年根本没赚钱,当时香港没几个人欣赏这部影片,评论界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却很高,第二年还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的殊容,但是投资者却是没有什么实际的回报。《阿飞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现了她与众不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这部电影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作品,是一部观看之后值得长久回味的影片。香港很多电影都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这个时间段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刘德华很多电影都是这样的,比如《赌王哩鼓哩鼓新年财》、《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哗!英雄》等等,刘德华拍了100多部电影,真正值得一看的,可真不多,他年轻时候挺浪费生命的,也难怪金像奖的评委早些年连最佳男主角的提名都不给他。

美国每年都会拍摄大量的续集电影,美国是一个快餐文化的国家,什么都讲究快速,不管电影的艺术价值有多高,能赚钱就行。现在美国的大制作影片,是不会再出现《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巴顿将军》这样的精品了,很多2亿元的大投资电影,都是想《特洛伊》、《蜘蛛侠》、《谍中谍》这样的商业大片,看看还可以,不值得人们去思考。现在美国电影制作水平是上升了,但是艺术水准却大大下降了,连斯皮尔博格都难以重现《辛德勒名单》那样的高水准制作了,何况一班后生小辈。拍摄《美国丽人》的山姆-门德斯,至今都无法拍出一部超越自己这部处女作的电影,近作《锅盖头》还呈现出退步的趋势,前景堪忧。商业电影很少有能够长盛不衰的,只有艺术电影才会拥有很长的生命力,现在的商业大片其实不是人在唱主角,担当主演的其实是爆炸和电脑特技,观众掏钱看这些暑期票房大片,目的就是要经历一次视觉盛宴,看看俊男美女的精彩表演,反正就是不希望动脑筋去看一部电影,所以现在的商业片越拍越简单,情节上有时都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

好莱坞这样的大片模式,已经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的电影制作公司,反正拍电影是一个生意,不是什么艺术创作,只要赚钱就行,管他明年还有没有人看,今年有人看就行!这样就造成了现在大片泛滥的局面,光是亚洲,比如中国内地、香港、日本、韩国,现在都会在每年扔出几个票房炸弹,和美国大片想抗衡,希望首先在自己的地盘上抢回观众源。这样的做法,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我个人觉得有总比没有好。看看现在英国电影给美国影片挤的毫无立足之地,就可以知道,如果一个国家不给美国这样的电影大国有力的回击,那么本国的电影市场肯定会被美国所瓜分。虽然我们每年只是进口20部大片,但是年年如此,那么十几年以后美国大片培养出来的观众群体也不少啊,所以我们本国内也要推出更多电影巨制和外国大片抗衡,争取回本国的观众群体,这样国产片才会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韩国电影人是希望多拍摄一些像《太极旗飘扬》这样的影片,然后大力支持中小型投资,这样就会有更多更好的电影奉献给观众。这样的经验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电影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那么也拍不出好电影,像《可可西里》就是导演和他的制作班底拼着性命去拍摄的电影,效果非常震撼。可是到了影片投入市场,因为这部影片没有大明星的参与,所以这部电影在电影院上映时就没有太多的上映档期,陆川急得每天都去新东安询问影片的上映情况,看来再好的艺术电影,碰上了低迷的电影世道,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最好的环境就是艺术电影拍得好了能够有观众,我们国家现在的电影市场重新回到了不成熟的阶段,所以要先培养出喜欢看文艺片的观众,这样文艺片才会有生长的土壤,要不,再好的文艺片,在国内电影院无人问津,那样谁还敢投资文艺片啊?前些时候上映的《江城夏日》,听说在几个城市创下了首日零票房的纪录,文艺片这样尴尬的局面,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改观。已经拿到大奖几个月的《三峡好人》,现在都没有在国内公映,其实就是因为国内文艺片市场太小的缘故,加上年底本国大片来势汹汹,所以出品方对于这部得奖影片的上映日期,也是慎之又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