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邵氏电影系列 |
邵氏导演楚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他是邵氏后期台柱级的导演,他主要作品都是改编自古龙的武侠小说,当时他和狄龙还有古龙,形成一个武侠片铁三角,拍出的电影几乎是部部卖座。狄龙也是破天荒地出演了楚留香、萧十一郎、傅红雪、赵无忌、李寻欢等多个古龙小说的经典人物,过去和现在也很难再找到一个演员能饰演过这么多的古龙小说中的角色了,并且每一个都很成功。
楚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导演,接受过系统的大学教育,他生于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系,他24岁便开始了导演生涯,执导了处女作《湖畔草》。三年后,他执导了成名作《可怜天下父母心》,该片曾入选1999年香港评选的“十大香港电影经典”之一。楚原在邵氏,真正成为台柱级的导演,还是在他执导了《七十二家房客》之后,这部电影成为73年票房冠军,并且打败了李小龙的《龙争虎斗》,为邵氏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真正让楚原名留影史的作品,还是他执导的新派武侠片,成就最高的就是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影片。
楚原一共拍摄了20多部古龙的武侠小说改编的影片,其中与狄龙的合作最多,其次是尔东升和刘永,他们都饰演了古龙小说中风流倜傥的各位大侠。楚原第一次尝试改编古龙小说是1976年的《流星·蝴蝶·剑》,这部作品使一直在武侠片领域处于探索阶段的楚原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其后就开始大量拍摄古龙的武侠小说了。当时香港影坛的情况是,古装武侠片已经走到了一个低谷,李小龙的出现使所有观众的口味转变,现代动作片已经成为主流,就连大师张彻都已经开始尝试拍摄现代的动作片,在这样的环境下,楚原大胆尝试拍摄古龙的奇情武侠片,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和票房回报。楚原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抓住了古龙小说原著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武侠小说不管怎么改编,只要抓住精髓,就可以是读者和观众满意。以《流星·蝴蝶·剑》为例,这部电影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按照古龙原著小说的设计来安排,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得古龙小说人物的神髓,仿佛就是从书中走出来的人物。而且楚原在设计剧情冲突时,安排的很巧妙,全剧没有一个冷场,整个故事的发展都是扣人心弦的。这可真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了,楚原的改编手法,不仅仅可以借鉴到武侠小说上,其他任何小说的改编,都应该向楚原学习,因为他确实做得非常成功。
楚原的改编,一般会保留故事的完整性,然后再删除不必要的章节,最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看着好似简单,其实很困难,因为古龙的小说,人物和情节都是很深沉的类型,人物总是说一些感慨人生的话,古龙还喜欢细致地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的心境,其实古龙小说有些地方读起来真的很像散文,这也是古龙的一个特色。这个散文式的风格,带入电影之中,掌控得最好的就是楚原,《流星·蝴蝶·剑》中人物发人深思的对话,精美的布景,都还原了古龙的武侠世界,而且剧中描写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段落,导演也是营造了一个清新淡雅的画面,有了散文式的风格,这些都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古龙的武侠小说很少描写江湖义气,他重点描写一个“情”字,分友情和爱情两大块,其中他重点刻画的就是爱情。古龙的江湖中,人和人之间是不值得信任的,人和人之间只有利益的关系,要么为名,要么为利。古龙武侠小说的内涵,更接近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这和金庸笔下的视义气为生命的英雄人物,有很大的不同。
楚原拍摄了众多的古龙武侠剧,较为成功的有《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绝代双娇》等。楚原几乎起用了当时邵氏所有的当红小生,傅声、狄龙、姜大卫、尔东升、刘永,一时风光无两。任何事情都是有弊也有利,楚原拍摄了这么多的古龙武侠剧,使自己也是功成名就,但是也丧失了原来的原创精深,失去了自我,电影拍到后期,几乎是机械式的,简直就是流水线作业了,没有任何深度可言,他拍摄的古龙武侠剧,也是越到后期越不好看,没有什么新意。这是一个导演的最大的悲哀了,这也是楚原没有成为一代大师级导演的原因。他和李翰祥、张彻比起来,缺少的就是个人风格,没有个人风格的导演,最终只会被市场埋没,而不是异军突起。最初他也是因为有明显的个人风格,才会在市场上占剧一席之地,后来他也是因为被邵氏的僵化的电影体制束缚,导致失去了原有的才气。当年李翰祥几进几出,和胡金铨的成名之后就即刻离开,也是不想被邵氏的电影制作模式给束缚。张彻是一个特例,他能够把握好个人化和商业之间的平衡,作品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创作要求,也能够取得高额得票房回报,所以他也是唯一一个在邵氏成为大师的人物,始终替邵氏打天下。
楚原拍摄的古龙武侠剧真正称得上精品的不多,但是楚原有一部古装武侠经典却不能不说,这就是1972出品的《爱奴》,《爱奴》涉足了当时极为大胆的女同性恋的情节,剧中还加入了悬疑的元素,是一部带有实验色彩的武侠电影,今天看来,依然使人心头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