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一章

(2006-07-24 20:18:57)
分类: 邵氏电影系列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一章

   邵氏电影雄霸香港影坛10年左右的时间,邵氏从50年代初在香港成立,到85年宣布电影制片厂停产,风风雨雨走过了30多年的历史。邵氏大概制作了1000多部电影,在香港电影的30多年里,邵氏电影上映之后就就封存入库,连录像带都没有在港台发行过。所以即便是香港人想收藏邵氏电影,还得到国外碰运气。这对于广大影迷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大损失。内地就更不用说了,对于邵氏的历史,在2000年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邵氏的电影,看过的人就更少了。倒是邵逸夫家喻户晓,全中国到处都是“逸夫楼”嘛。

1999年,马来西亚的 BHD财团购买了760多套邵氏电影的版权,财团随后在香港设立了天映娱乐公司,经过努力,邵氏电影都经过了全新的数码修复,出版了DVD。这无异于挽救国宝,邵氏电影代表了香港电影辉煌的10年,邵氏的发展史,也是香港电影发展史。如果没有这套DVD,那么后世将会永远也想象不到当时邵氏究竟有多么繁荣。这760多套DVD涵盖了邵氏所有的代表作品和名作,这套DVD由于数量庞大,所以天映娱乐决定按月发行,预计到2007年所有邵氏DVD全部发行完毕。邵氏电影我看了很多,多数都是挑出名的看,有的电影就算知道不太好看,也要找来看了再说,就是喜欢,因为看完邵氏电影之后,对于香港电影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对于影星,想狄龙、姜大卫、尔东升、陈观泰、王羽、田丰、许冠文、岳华、乐蒂、凌波、郑佩佩、詹森、罗烈、刘家辉等等,都知道了他们的来历。你向狄龙,第一次看他,肯定是在《英雄本色》里了,想不通这个中年男人怎么会地位这么高,周润发都得演他小弟,感觉他好像是40岁出道似的,以前他演过什么根本不知道。还有姜大卫,小时候看《琥珀青龙》、《九阴真经》就记住了他,奇怪他也是一把年纪演主角,不知道他以前演过什么,看他的风度,可以看出是个影坛大哥的气势。但是他们以前的电影作品根本在市面上见不到,后来在一些杂志书籍上才知道他们以前的辉煌史,才知道,香港电影的功夫片明星,他俩成名比李小龙还早!真是孤陋寡闻了。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一章

2004年开始看邵氏电影以来,就不可自拔的迷上了邵氏电影,第一部看的电影就是大名鼎鼎的《独臂刀》。感受是这部电影没有想象中的好看,技术太粗糙了,它的一下很好的创意都被徐克借用了,在徐克电影《刀》中,断臂断刀,再加上半本武功秘笈,这些创意当时看起来非常新鲜,没想到人家张彻在1967年就用过了。《独臂刀》的编剧是著名作家倪匡先生,这是他的第一个剧本,他一共为邵氏写了300多个剧本,尤其是张彻的电影,几乎都是他编剧。《独臂刀》受到当时流行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的影响,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都有《神雕》的影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下。《独臂刀》开创了阳刚武侠的新纪元,张彻正式成为邵氏的王牌导演,武侠电影也成为邵氏电影公司的拳头产品。说邵氏不能从张彻说起,要从李翰祥说起。

                     邵氏的文艺片代表

李翰祥是首先让邵氏走向国际的导演。1959年,李翰祥第一部代表作品诞生,这就是黄梅调电影《江山美人》,剧中主演是林黛和赵雷。林黛四届亚洲影展的影后,一生短暂而又传奇。父亲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程思远,她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成名,1961年凭借歌舞片《千娇百媚》首次获得亚洲影展的影后,其后又凭借《金莲花》、《貂禅》、《不了情》获得此殊荣,当时她可真是红透半边天。30岁时因为感情问题在寓所自杀,也给所有喜欢她影迷留下了永远的遗憾。赵雷是五六十年代邵氏的当家小生,擅长演绎风流儒雅之仕,《江山美人》、《倩女幽魂》(1960)都是他的代表作品。李翰祥1962年的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把邵氏的黄梅调电影推向了顶峰,整个台湾为之疯狂,这部电影也成为李翰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日后他奔走到台湾,拍摄电影因资金不足而发行股票,照样有人捧场,皆是由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功劳。李敖后来都回忆说,当时他的部队下属都在哼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歌曲,搞得他不胜其烦。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轰动东南亚,邵氏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李翰祥由于太过于自信,其后奔走台湾,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像邵逸夫一样的电影大亨。可是事与愿违,李翰祥最终负债累累,不得已回到邵氏。邵逸夫照样求贤若渴,不计前嫌再度招致麾下。李翰祥这次回归,又给邵氏创造了一个新的类型电影——风月片。风月片的开山鼻祖就是许冠文主演的《大军阀》,《大军阀》只是露了一个狄娜的八月十五,当时已经令观众大开眼戒。其后,李翰祥接连拍摄了《军阀趣史》、《金瓶双艳》、《骗财骗色》、《风流韵事》、《声色犬马》等等,多大几十部风月电影。这些电影有些确实出手不凡,能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很多故事都是信手拈来,拍得有声有色,真是不愧为大师水准。李翰祥在1982年正式离开邵氏时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三十年细说从头》,讲述的都是一些邵氏片场的奇闻趣事,很有纪念意义,这部电影也推荐给大家。李翰祥水平高,电影自然也捧红一大批明星,除上面的林黛外,还有古典第一美女乐蒂,乐蒂主要的《倩女幽魂》,她的一颦一笑都演活了聂小倩这个女鬼形象,看这部电影,乐蒂的美是不可方物的。乐蒂最后也是自杀身亡,真是红颜薄命!李翰祥一直都是捧红女明星,在他自己的电影《三十年细说从头》里还戏称自己“干女儿”多,李翰祥但是也真正发撅了一个男明星,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冷面笑匠”许冠文。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一章

许冠文是演李翰祥电影红的,后来离开了邵氏进入嘉禾才开始真正的许氏喜剧的时代。许冠文与李翰祥合作了《大军阀》、《丑闻》、《声色犬马》、《一乐也》等片,每部都创造了百万港元的票房。反映现实社会的丑陋行为,一直都是李翰祥不遗余力去做的。《港澳传奇》、《拈花惹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批判社会的上蝇营狗苟的卑劣行径与荒淫生活。

李翰祥的风月片虽然透着俗气,但是俗的有水平,反映了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记录了20世纪初中叶中国的民风民俗,这一点尤为可贵。许冠文还有一点可以说说,就是在李小龙给了邵氏沉重打击之后,邵氏在功夫片上几乎无人能与李小龙较量。可惜李小龙1973年逝世了,嘉禾也就陷入了危机,挽救嘉禾的,就是成名于邵氏的许冠文,他的《鬼马双星》在1974年上映,在香港票房就高达625万港元,成为当时港片有史以来最高票房。许冠文的离去也是无奈之举,《鬼马双星》的剧本他早就给邵逸夫看过,他提出的条件是能参与票房分红,邵逸夫一贯实行家长制领导,自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最后,许冠文只好加入体制开明的嘉禾。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邵氏体制的弊端,邵氏严格控制了电影导演和演员的创作权利和利益均分,公司利益高于一切,演员名气再大,得到的报酬也不多。像嘉禾这样的公司出现,自然会使人才外流。嘉禾甚至同意演员自己组建公司,独立制作电影,由嘉禾出钱和发行,这样,演员赚的钱就比以前多了不知多少!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一章

邵氏在文艺片的基础上开发了清宫戏、歌舞片、剧情片、喜剧片、黄梅戏等等类型,这些类型都有著名的代表作和导演。除李翰祥之外,还有桂治洪、楚原、程刚、李梦华、吕奇、严俊、陶秦、王引等等。邵氏不仅创立了明星制度,还建立了明星导演制度,当时有的观众还是不看演员,看导演的。这些导演都是多面手,楚原最初是文艺片导演,后来成为邵氏后期武侠片的台柱,再后来还参演电影,《双龙会》中演利智爸爸的就是他。楚原导演的著名喜剧《七十二家房客》是1973年上映,轰动一时,成为当年票房冠军。大家都看过《功夫》,看看《七十二家房客》就知道周星驰的创意来自哪里了。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一章

邵氏清宫戏拍得最好成就最高的还是李翰祥,大家十几年前可能都看过《火烧圆明园》那就是李翰祥在大陆导演的作品,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大导不俗功力,把圆明园展现给观众的真的是富丽堂皇的一面。李翰祥1975年拍出了堪称经典的《倾国倾城》,影片以中日甲午海战为背景,描述了在慈禧太后操办60大寿的前前后后,宫廷和国家所经历的巨变。在搭建的场景下,李翰祥完成了所有拍摄,美工的精湛,令人叹服,对于细节的考究,也是来源于李翰祥对于历史和古玩的爱好和研究。后来,李翰祥还拍摄了《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喜剧系列,照样是部部卖座,还使扮演乾隆皇帝的刘永走上一线。

歌舞片的代表作品是陶秦的《花团锦簇》和《万花迎春》,两部电影分别拍摄于19631964年,《花团锦簇》由林黛主演,乐蒂领衔主演了《万花迎春》,两部电影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剧情片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作品,这类电影的代表作由陶秦的《蓝与黑》、李翰祥的《后门》、何梦华的《毒女》等等。(待续——下回要说邵氏武侠片)

邵氏代表香港,他们代表邵氏——第二章

http://blog.sina.com.cn/u/49fc014e010005h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