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电影对于中国,及至整个华人世界,甚至是全世界的电影发展来说,都占有一席之地。今天功夫电影取得这样的地位,最大的功臣肯定是香港几十年以来的功夫电影人,是他们把功夫电影推向了世界。功夫电影走向世界中最耀眼的明星是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三人。功夫电影的高产地是香港,不是内地,也不是台湾。这个功劳谁也抢不了。香港能成为今天的东方好莱坞,也是有历史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电影人都去了香港,邵氏电影公司也整个搬到了香港,所以在当时和以后的20年里,国语电影在香港影坛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今天,依然又很多内地的人才投身到香港的电影事业,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这是今天这个大环境下所要求,毕竟香港人力和物力都有限。
20世纪50年代之后,功夫片在香港继续发展壮大。其实那时功夫电影在那时制作上也很粗糙,都是一些圈钱的作品,中国香港的功夫电影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而且电影上面的打斗也多是模仿京剧和粤剧的武打设计,只能说这些都是潮流作品,今天看来都有些可笑。
在那个时代有一个系列的功夫片不能不提起,就是关德兴的《黄飞鸿》,这个系列关德兴一共主演了60多部,时间跨越了40年的历史,可以说见证了香港电影的繁荣历程,这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一个纪录啊。关氏《黄飞鸿》系列最大的特征就是武打设计不断翻新,简单说就是电影越来越好看。武打涉及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黄飞鸿》系列统统都经历过。从关德兴第一部主演的《黄飞鸿》到80年代与洪金宝合作的《林世荣》,武打设计已是天壤之别,在《林世荣》中,黄飞鸿一边与人打斗,一边泰然自若地写下“仁者无敌”四个大字,这个段落在今天看来仍然看点十足,精彩!从《黄飞鸿》开始,香港的电影工作者们就开始不断发掘新的武侠题材。在当时由于戏曲还是很有市场,所以电影多少要受到它的影响,五六十年代的功夫片,主要是以古装武侠片为主。那时的功夫电影虽然有了一些进步,但还是缺乏精彩的打斗和故事情节,依然不是电影公司吸引观众的拳头产品。这种情况一直到1966年开始改观,胡金铨的一部《大醉侠》为功夫片打开了新局面,这部电影胡金铨集合众家之所长,继承了前辈们拍摄武侠电影的经验,借鉴了日本的武士电影,并且加入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使这部电影极尽完美,犹如中国山水画似的优美够构图,还有精彩的打斗,曲折的故事情节,构成了这部经典之作。但是真正让功夫电影红遍大街小巷的还是张彻的《独臂刀》,这部电影充满的古代侠士阳刚之气的武侠电影,可谓卖座空前,票房在当时香港创下了百万之巨(当时香港普通人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钱),《独臂刀》的上映,标志着功夫电影时代的来临。这是功夫片在中国电影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从此以后,功夫电影驰骋大银幕达半个世纪。今天在我看来,张彻的功夫片多数是胜在情节,功夫在他的电影里面只是一种电影元素,比如张彻的代表作《刺马》,打斗在这部电影里只是一种陪衬,电影的情节发展才是最主要的,虽然这部影片的武指还是刘家良。张彻电影好看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张彻在日后电影发展上,技术却没有进步,进步的是电影的内容,这可能也是张彻并不是学武出身的关系。
在《独臂刀》上映的四年之后,功夫电影真正的王者降临,他就是从美国回港的李小龙,一部《唐山大兄》的上映,把李小龙推上巨星的宝座,也挽救了处于劣势的嘉禾公司。《唐山大兄》的内容可能无法与张彻任何一部电影相比,可以说情节很一般,但是电影中的打斗却是史无前例的,这部电影把功夫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山大兄》之前的功夫片,很多都是假打,打斗不是很精彩,但是到了李小龙这里,银幕上终于出现了真正好看的功夫,“李三脚”直到今天还让青少年如痴如醉,但这只是李小龙武学中的冰山一角。李小龙不仅仅是个功夫电影明星,他还是一名武术家,对于功夫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在电影中表现的功夫是最好看的,在当时是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初尝成功的《唐山大兄》之后,《精武门》又上映了,虽然那时李小龙演技还很生涩,但是功夫已经是炉火纯青,他为观众们奉献的“李八脚”,让所有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沸腾起来。尤其是中国观众,看着自己民族的英雄痛击日本武士,不断大呼过瘾。凌空一脚踢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也踢走了小日本的傲气。正当所有人都在庆幸李小龙的出现时,他却磕然逝世,这对于世界电影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一代奇才就这样撒手西去,使刚刚迈向世界的香港功夫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因为根本没有人可以再短期内替代他。
李小龙走后,香港影坛也尝试过找很多与李小龙外形相似的年轻人主演功夫电影,希望可以找到替代他的人,都没有成功。这时的功夫片又回到了张彻时代,还迎来一个新的武侠片大师,这就是刘家良。刘家良身怀正宗南派武术,他的功夫与南少林是一脉相承的。有了这种武术渊源,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也就自成一派。脱离的张彻之后,刘家良自己做导演有了更大的发挥,第一部作品《神打》已经是技惊四座,到了《少林三十六房》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刘氏经典。《少林三十六房》看点在于三德和尚的学艺过程,每一房都有独到之处,看得人是眼花缭乱,把每一套功夫的练习过程给逐步表现了出来,这在功夫片中尚属首创。
有趣的是,在同一年,成龙的《醉拳》也上映了。成龙的电影开创的功夫喜剧的先河,虽然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也有喜剧成分,但是没有成龙电影中比重那么大,而且也没有成龙把喜剧与功夫协调的那么好。《醉拳》预示着一个全新的功夫巨星的诞生,但是成龙的起点没有李小龙的那么高,并且在他出道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李小龙的阴影下打拼,。他为了走出一条新路,所以在他的影片中,处处都要做到与李小龙不一样,李小龙是打不死的硬汉,从来不会被打败,成龙就是从小人物成长为一个普通英雄,而且有时下场还是很惨,像《师弟出马》的最后,成龙全身绑着绷带,给人打得遍体鳞伤,这就与李小龙刻画的人物形象严格地区分开来。李小龙扮演地人物,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走出自己地一条新路之后,成龙还是在求新求变,这也是当时许多邵氏导演所没有地意识。
《警察故事》之后,成龙开始了现代功夫喜剧地历程,同时电影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成龙也开始走国际化的路线。
1994年《红番区》在北美上映,并且取得了2000多万美圆的票房佳绩,是功夫电影正式步入了世界电影一线的行列。从此以后,成龙,李连杰都走入好莱坞,成为国际影星,这些都是功夫电影的功劳。(待续)
《浅谈功夫电影发展历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