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上去单位的路上,都能看到许多去补课的孩子匆忙的身影。都像我儿子一样,提着一个印有某某补习班字样的文件袋,自己坐公交车。那文件袋里可能都没装了多少书,但看着却很沉。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补课。那时候全乡的小学都只有四个年级,读到五年级时只有考上乡中学里的重点班才能继续上学,不然就得留级或弃学。尽管考五年级时我的总分是全乡第一,但读重点五年级的目的是为了考镇上的重点初中。我们班有很多复读生,都是上一年成绩比较好但没有考上重点初中的,所以我们的压力都很大。
从那一年开始我就没有了寒暑假,记忆里总有补不完课。回想起来,那时不需要交一分钱的补课费,老师们也是为了升学率放弃了节假日完全义务在为我们补课,但我们总是补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那份厌烦至今还记忆犹新,所以在儿子四年级以前我从没考虑过让他上任何补习班。同学的同事的孩子们都在上着英语作文美术音乐等等各种补习班,儿子整天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偶尔想起来找点杂书看看。我没有想过他是否会像别人说的那样掉队跟不上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不想他从童年开始就那么辛苦。因为一路走下去,总感觉后面的生活还有他更辛苦的时候。
但在暑假过了半个月的时候,我终于忘记了自己上学时曾经的种种无奈,也让儿子进了补习班。因为消息陆续地传过来,我的那些天天补着课的同事们的孩子都考得不尽如人意,为了几分几分的距离交择校费复读什么的伤透了脑筋,而且未来也凭添了几分模糊。
跟着同事犯愁的同时也震惊了我自己。初中要考,高中要考,大学更要考。考不上好初中难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也难上好大学。每一个阶段都要拔一回尖,每一个阶段都要淘汰一些无辜的孩子们。虽然说高中以前是义务教育,但每个家庭用在孩子教育上的费用远远超过了“不义务”的时候。而且一场考试下来,总是少数人欢喜多数人愁。如果听说谁家的孩子考得好真有买彩票中了奖般的幸运。
儿子补的是奥数,补课费一节课20块。老师是同事推荐的,打电话去咨询的时候先问孩子成绩怎么样,是否听话。不是对孩子没信心,只是觉得现在的孩子都聪明,我儿子肯定不在最突出那一类,所以我的回答也不是很肯定。所以老师也只答应先看看孩子再说。于是带着孩子去“面试”,PASS了以后才去买教材。
儿子开始是不大情愿的,但我只做了一小会工作他就OK了。我说的那些哥哥姐姐们他都太熟悉,一听他们没考好他也跟着只叹气。不知是因为收了费还是儿子学起来真的进步比较快,老师一再肯定儿子逻辑思维能力强题目做得快。得到鼓励的儿子更是劲头信心十足地足,每天自己坐公汽去补课,多热的天等多久也没一点点怨言。本来是小胖,从早上一出门就满头大汗的,老师家离公汽站牌还有500米远的路,不知他中午下课了顶着烈日又流了多少汗,那样子想着就心疼。
但是心疼归心疼,下午的任务一点也不能少。每天写10页字贴读一篇好文章,两天写一篇自由命题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写得不好每天一篇,特别好时是三天一篇。其实在给他布置这么多任务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很过分。尽管是家长,但也不能就这样剥夺了孩子的假期和童年。只是又怕现在不让他抓紧以后想赶也来不及。虽然都在呼吁素质教育早点来,但呼吁的结果就是孩子们必须在假期和课外再赶一个又一个补习班。这些补习班是否真能让孩子们的整体素质来一个大提高不得而知,只看见人生里最初的选择依然还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完成的。于是乎,为了这样那样的考试,年幼的孩子们,过早地沉受了来自于生活的压力。我不知道这些压力有多少来自于父母的愿望又有多少来自于社会,更不知道让孩子们过早地背负着压力去成长究竟是利还是弊。
所以面对童年提前远去的儿子,除了愧疚,我无法免俗,只能做一个狠心的妈妈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