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少去菜市场买菜,一来因为不会还价,二是怕别人短斤缺两,再就是东西一多就选花了眼,所以总觉不如超市干脆利索。不过最近门口的超市停业装修,一下子打乱了我正常的生活秩序,每天倒要为这买菜的俗事烦心。
儿子学校前面的那条路上经常有挑担子卖菜的人。都说是自家菜园里的小菜,纯天然绿色食品,偶尔送儿子上学后时间不紧我就顺路买点小菜。
那天遇上的是两个老人。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并排挨着坐在路边。看着并不是一家人的样子,一人面前摆了一担菜。因为赶着要上班,也没分清谁是谁的,随手指了几样让他们称了,他们一一算了帐,我也没问价,准备付钱。突然发现零钱不够。平时总爱把零钱分散装在荷包里,一换衣服就忘了,经常这样出丑。这会子为这几元钱的小菜掏出一张大钞来肯定有故意为难人的嫌疑,所以我让他们减点什么。他们很吃惊,连问怎么了,还说都是刚从地里摘的菜,很新鲜。
我只得老实说零钱不够,差了那么几毛钱。没想他们同时松了一口气。那老太连说她的零头不收了,还转过头去对那老头说:“她是真的没零钱了,我这儿少收她五毛,你就少收她两毛吧!”
其实我总共没买得了多少菜,这样算来他们肯定赚不了多少。但那老太说:“姑娘,我们天天在这路上卖菜,下次记得多买我们的菜就行了!”
后来每天从那路上走时我都有心去找那两个老人,但一次也没遇见过,或者可能遇上我也认不出了,所以心里一直觉得有亏欠。
周末去大市场买菜。平日上班时总是凑合着过,休息日就想好好表现一番,也关照一下自己的胃。所以一路走过,鸡鸭鱼肉各种菜蔬都齐齐地选了。后来就到了一个卖葱姜蒜的推位前,两个上了年纪的大伯大妈。
老实说今年暑假前我很少买过菜。在父母家混吃混喝了多少年,从来没为这事操过心,所以很不懂行情,一般别人说多少就是多少,我顶多就是问一句:“不能便宜一点吗?”或是:“给足秤了吗?”这样的话等于没说,从来不管用。
这俩口子也这样,似是铁板钉了钉,一分也不能少,所以感觉里可能就那价了,也没细想。蒜头3块,蒜苗1块,葱5毛,是总帐,也不知有多少,我指什么他们装什么,称好后给我报的价。然后我付完钱,准备走人。那大妈忽然问我:“不要姜吗?”
我说家里还有,不要了。没想她却说:“还是再给你两块姜,一起都配齐了吧!”
我以为听错了,没想她真的又拿了两块姜塞进袋子里,还说:“就放在这一起,免得你回去还要找!”
开头想着可能是人家感觉多赚了过意不去,不过马上又想到也就是几块钱的事,还能多到哪里去?这样一想心里就暖暖的了。
那个卖豆腐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很精干的样子。瘦瘦的,手冻得通红。我去时她正在翻豆腐,可能已经卖过一板了。有心问她一天要卖多少,但见她忙碌的样子也就忍下去了,让她给称几根豆条。
“5块一斤!”她主动报出价格,然后随手拿上面的称了。
用的还是杆秤,记得几年前菜市场都取缔这老传统了,传说猫腻多。有次办公室处理旧报纸,叫了一个收废品的来收购,他把秤杆子压得低低的,只说给了我们好价钱和好斤两。其实当时谁也没在意,有个同事只是做了样子去瞅瞅。没想这一瞅就发现了问题,那人的小指头紧紧地钩了秤杆子!
当称豆条的秤杆子一直往下低时我突然想起那事,不由笑了笑,不过那女人没注意,正在算她的帐:“这半斤有点平,我给你换几根大一点的吧!”
其实她换不换对我都一样,如果拘那个小节我就得让她换秤了。不过当秤杆子高高翘起时她才放了心:“这就够了,你不放心去那边的复秤台称一下!”
原来她换的也是心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