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灸手可热的导演胡玫要重拍《红楼梦》了。不过还没开拍,就招来一片骂声和指责。于是只叹胡玫真是女中豪杰,勇气可佳。
几乎每一个十岁以上认识汉字的中国人都知道有一部名著叫《红楼梦》。几乎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中国人都把《红楼梦》视为瑰丽和珍宝。所以这样的翻拍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也难怪了北京电视台要不惜一切代价来重拍,不光聘请了刚拍过《汉武大帝》和《乔家大院》的胡玫来执导,还于近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启动仪式。其实单就名字,这《红楼梦中人》就无法让真正喜欢《红楼梦》的人接受。
不过依然佩服胡玫的勇气,也真心希望她能翻拍成功。多年以前看老版的《红楼梦》时,觉得一切都近乎完美,几乎每一个人物都给人留下了生动鲜明的印象。林妹妹、凤姐姐、刘姥姥、宝二爷,就连大丫头晴雯和司棋,似乎曹公笔下就是那样子。我每次读原著时,心里眼里想到看到的多是电视剧中的那些人。记得那时看的还是黑白电视机,云中的那块石头也是灰灰的。总以为那时的电视剧,就像曹公的原著一样成了永恒的文化和艺术。
去年不知哪个台又播《红楼梦》,音乐响起时心里突然很感动。兴兴头头奔了过去看,一眼就看出了老土和粗糙。首先是整个场面不大气,背景很单薄,不能显出整个大观园的文化底蕴和规模气势来。二是服装和化装,人工留下的痕迹太明显,而且没有描写中的华丽与精致。三是人物的表演,很投入也很到位,但同时也显得夸张和做作,表演的成份重了些。
于是心里多少有一些失望,不过也了然。文字可以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所以曹公的原著可以成为不朽的艺术。电视剧就非常直观和简单。现在拍的那些电视剧,不管是场景服装道具和化装,还是灯光摄影和技术处理,不知比那时前进了多少个层次。
文化在前进,人的审美观在提高。单就电视剧来说,老版的《红楼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文化的需要,所以我希望有代表这个时代文艺水准的新版《红楼梦》出现。网上那些不主张重拍的网友们,应该再重新看一遍老版的《红楼梦》,看完以后再来说反对,那反对的呼声一定要小得多。
但是静观这些年重拍的那些经典名著,似乎没有一部能做到吃力又讨好。不管先前造了多大的声势,投入了多少资金,也获了什么奖,最后骂声总比称赞多。也难怪。总怕拘泥于原著,又怕照搬了前者,而且还要贴上时代的标签,所以就难了。所以很想给胡导提个醒,不要因为刻意超越和创新别出新意,把原著弄得面目全非。林妹妹进贾府那一天,她原本就是说了那样简单的几句话。葫芦僧判的葫芦案,原本也是那样的不负责。但那就是原著的意味,再创新了就没了那味道。
同时很不看好剧组这场声势浩大的选秀活动。不知这样选出的演员们,有几人能读得懂《红楼梦》?而且这个时代的年轻演员们,真的让人很不放心。不说演员们的心思你别猜,一猜就离不了名和利。只是这样一部经典的名著,哪能离了文化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