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子的童话 |
(一)
我和儿子在超市买锅,一转眼他就没了去处。正四下找他时,他拉了一个促销员过来,指着货架上一排排的炒锅问道:“阿姨,哪个是无烟锅?”
促销员对我笑道:“你这儿子有意思,走过去就拉着我到这边来,一本正经地说是有点事,没想是问这个。”
旁边也有一对夫妻带着孩子在选锅,听了促销员的话不禁对儿子多了一点注意。然后他们的女儿说:“妈妈,这个人我认识,他叫梁思维。”
“是你的同学吗?”妈妈问道。
“是我们学校的。”
那妈妈转过来又问儿子是不是一(2)班的,儿子连连摇头,说是一(3)班的,不认识她女儿。那妈妈很纳闷,我却一点也不意外,问那女孩:“是不是梁思维在学校太捣蛋,大家都知道了?”
那女孩羞羞地笑了,说是梁思维在学校很出名。我原来只知道儿子在他们班是出了名好动的孩子,没想还低估了他的“影响力”。
(二)
儿子跟着我去看房子,在售房部,营销员指着沙盘正在介绍房子的位置结构,儿子的小脑袋里飞快地冒出许多问题。
“公路在哪儿?”“车库在哪儿?”“有没有绿化带?”“为什么有两个楼梯?”
营销员回答得很仔细,一点也不敢搪塞,儿子倒没有问过一个题外话,有些问题比我还在行。
等所有的问题都问完以后,儿子总结道:“妈妈,这里的房子可以买。交通方便,环境也好,离白云湖很近,晚上我们可以经常出去逛逛。而且我们班主任就住在马路对面那个小区,还有你天天要我考的二中也在附近,教育也好。”
“小朋友,你来我们这里卖房子怎么样?”
“当然可以,只要我什么都学会了,也是可以上班的。”儿子说得胸有成竹。
(三)
单位楼下有联通公司营业部,开放式营业,门口经常站着营业员。有天和儿子经过时,其中一个营业员大声迎了出来:“小胖子,快过来,我们都想你了。”
儿子跟我连招呼也没打就跑过去了。只听得里面一阵喧闹,好几个人过来把儿子围在了中间,七嘴八舌地问着什么。我只得跟了进去,顺便存了200元话费。有营业员告诉我,儿子以前常跟外婆一起过来存话费,老爱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的问题专业得连她们也答不上来,但她们喜欢他虎头虎脑的模样。
梁思维和好朋友梅梓航在河边看太阳落山
(四)
院子里的人知道儿子暑假期间一个人在家,所以都很关心他。每次我上班走时门口的爷爷奶奶和姨妈们都要问问“梁思维好不好”,都说怕他那么好动的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家不安全。星期天我带儿子出去,那些爷爷奶奶和姨妈们见了他都很高兴,关切地拉着他的手问他一个人在家里做什么。
“我呀,每天在家里看电视,上网,写日记,有时还帮妈妈干点我能干的活,要做的事情可多了!”儿子回答得可神气了,大家都忍不住乐了。
“这么小的孩子,没人管多可怜。”一个奶奶很是心疼。
“我才不要别人管哩,妈妈天天跟我说要自己管自己,要别人管很丢人的。”原来“罪魁祸手”还是我了。
(五)
有天晚上,单位里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去参加一位老领导的追悼会,大家都提前在办公楼一楼大厅等着一起出发。
儿子非要跟我一起去,说是非工作时间带孩子局长不应该扣工资(平时他想去办公室时我说带孩子局长要扣工资)。我驳不过他,只得带了他去。
大厅里人很多,局长也在。但他是一个严肃的人,所以当时的气氛也是严肃的,没有几个人敢大着声音说话。儿子显然不喜欢那种气氛,前后左右找电源开关。平时谁也没留意,保安不在的时候没人能打开也没想着要去打开大厅里的灯。儿子找了一圈没收获,于是他径直走到从没见过的局长面前拉了他的手说:“爷爷,你帮忙我找一下这里的开关,这么晚了应该让这里亮起来!”
一脸严肃的局长突然和蔼起来,对着儿子连声说道:“我来帮你找,我们来亮起来。”
灯光亮起来了,大厅里的气氛也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