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荀子非十二子篇摘录

(2009-10-18 23:11:49)
标签:

读书

荀子

非十二子

孔门后学

文化

分类: 读书

    虽然相较《庄子·天下篇》为略,但这《非十二子篇》仍是先秦学术史的重要文献,荀子所非的十二子分别是:

 

    一组为它嚣魏牟。罪名是“纵情性,安恣孳,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此二人不能确定是谁,大抵可从字面意思看出是主张纵欲的。  

 

    一组为陈仲史鰌。罪名是“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从字面意思看,当是主张节欲高蹈,不同流俗的。此二人中,陈仲的事迹有些相类,史鰌得到过孔子其直如矢的表扬,不知为何得此批评。

 

    一组为墨翟宋钘。罪名是“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关于稷下学派的宋钘,根据庄子天下篇的记载,他的思想包括“愿天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情欲寡浅”“见侮不辱,禁攻寝兵”等等,和墨子有相似之处。庄子还批评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此思想不正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来源吗。可知墨家学派的思想草蛇灰线依旧在中国文化中延续着其影响。

 

    一组为慎到田骈。罪名是“尚法而无法,下修而好作,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此二人思想《天下篇》中叙述更详细。

 

    一组为惠施邓析。罪名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邓析的事迹似乎更像讼师,名家在注重实用的中国,自然因为“辩而无用”而成绝响。

 

    一组为子思孟轲。罪名是“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犹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弓为兹厚于后世:是则之罪也。”

 

    孔子死后,儒家弟子四散传学,逐渐形成不同的学派。《韩非子·显学》篇中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孟子与荀子都列名八派之一,既然皆自谓真孔墨,荀子批评子思孟轲也不足为怪,但所指摘的地方偏于抽象,唯“五行”所指不是很明了,有人说在荀子时代儒家思想开始大量杂入阴阳家的学说,所以把这帐算到孟子头上。

 

    在本篇的最后,荀子还批评了子张、子夏、子游氏之贱儒。其中子张一派在韩非的“儒分为八”中占有一席。子夏传学于西河,也是十分出名的。而荀子则往往“仲尼子弓”并称,他所推重的“子弓”,被认为就是《仲尼弟子列传》中的“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的子弘。

   (网上可查到梁涛《论孔门后学的分化》,对此问题论述颇为详细。)

 

   “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舜禹之制,下则法仲尼子弓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说。如是则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毕,圣王之迹着矣。”这段话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攻乎异端,二是把仲尼子弓与舜禹联系起来,隐然有道统在内,三是不提尧。

 

   “故知默犹知言也。”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古之所谓仕士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乐富贵者也,乐分施者也,远罪过者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今之所谓仕士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孳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埶之嗜者也。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强高言谨悫者也,以不俗为俗,离纵而跂訾者也。”(比较古今在朝当官和在野为处士的人的区别。)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而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而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