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或可念yi
(2014-02-07 12:03:17)分类: 附庸风雅 |
上文贴出,微微笑网友说她老同学的名字中有“绮”,习惯念yi;晚亭网友也说她的小学同学名字里也有“绮”,同学们也都念yi。
微微笑发疑问:“是勿是上海闲话如此发音?”
我的那位同学也在文后留言,说她家“祖辈就是这样念下来的”,是“广东某地特有的说法”。
昨杨同学难得跟帖,提供一条线索,“据说1947年以前的辞海是读yi”,还有康熙辞典。
我没有康熙辞典。今天把家中的几本工具书都翻寻出,搜了一遍“绮”字。两本《现代汉语词典》(1991年版和2002年版),《四角号码新词典》(说是新词典,其实最老,1962年商务印书馆版),两种《辞海》(分别是1979年版和1999年彩图缩印版)和《辞海·语词分册》,共七种,无一例外,“绮”字都标了qi音,无yi。
大陆出版的正规的辞书里没有yi。看来,把“绮”念yi ,只是某些地方的人的习惯念法。有的汉字,台湾那边的发音与大陆人发音是有区别的,譬如“酵”,“桧”等。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邓丽君首唱yi,王菲、谭晶等统统跟进,也一起yi?嗯,有可能。或许是我大惊小怪,过度敏感了。
就像那首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哪个歌星 “相见时难别也难”,后来的那么多歌星也都不假思索跟着“也”,不唱“亦”字一样。
我猜想,这个yi,或许是古音。
有许多汉字,古人念的音,与今人念,完全不一样。南方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偏远的交通闭塞地方,那里的人们的许多话里保存着古音,很有意思。
举个例子。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里有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斜”字,是该念成它的古音xia,不该念xie的;
这念的对错与否,其实无关紧要。
也有很要紧,推板不起,“斜”字绝对不能念xie的。杜牧那首七绝《山行》首句的“远上寒山石径斜”里的这个“斜”字,就必须念其古音xia,而不能念成xie的。要不然,与后面的二、四句末字“家”和“花”,都不押在一个韵脚上了。
西塞山一说在湖州西苕溪,一说在湖北黄冈;《山行》写于何处呢?据学者考证,是南岳衡山。
两首一写春景,一写秋景,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人等于为两地做了很好的广告。当地政府应该为两位古人颁发旅游推广大奖。它们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都出现过。小时候读,为文字打动,心痒痒的,想长大了一定要去实地看看。几十年过去了,到老了,依然没去成。只好在梦里去看看了,这叫“梦”(动词)景。一哂。
我现在特别想去一个地方——泾县的桃花潭,是被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牵出来的情愫。去那里,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一,在春水泛滥时节;二,由某汪伦似的好友结伴;三,泛舟于潭水之上;还有四:备一坛老酒助兴。
这又是一梦。扯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