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我“老师”不敢当
(2012-10-20 09:0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附庸风雅 |
韩愈在《师说》里劈头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得很精辟。
现在到处有称人为“老师”,或被人称为“老师”的。
我自到某网站露一小脸,网友见文留评,大都称我“徐老师”,甚至比我年长两轮,与我父亲同年的老兔子孔教授,也称我这只小兔子为“徐老师”我听了很不习惯,幸而是在网上,互相不见面;此刻,如若寻镜子照一照,我的脸许是通红通红,难为情煞。
按韩愈对“师”所下的“传道受业解惑”六字定义,被人称为“师”,是何等样高的“待遇”?
赵仁珪教授回忆(启功先生不折不扣是他的老师。他是启先生在北师大带的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启功先生曾送他一幅字,那幅字上面称赵是“仁珪老兄”,而不是“我的学生XXX”。须知,启先生比赵仁珪足足大了30岁。
启先生把学生称为“老兄”,亲热,谦虚,幽默,全有了。
人或曰,孔圣人不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还有成语“能者为师”的说法。是的,依我看,这不过是一种仪轨和态度而已,表示尊重和赞赏之意;其实,天下哪有那么容易为“师”的呀!被人称为“某老师”,自个儿脑子要清醒,这仅仅是一种尊称而已,表示人家看得起你,是客气。自己不要把客气当福气,沾沾自喜,真以为有多么了不起。
我觉得,在网上,不妨把“老师”的称呼改一下。譬如,对比自己年纪大或小的网友,男同胞就称“先生”或“老兄”、“老弟”,女同胞就称“女士”或“老姐”、“小妹”什么的,比较亲切自然一点。或者,干脆抹去性别差异,互称“博主”。如若吃不准对方的年龄,怕唐突,直呼其名也行。反正在虚拟的网上,大多数网友用的也都是虚拟的网名,没啥要紧的。
这,总比大家相互之间你称我“某老师”,我也回称你“某老师”,要舒服一些,自在一些吧。
现如今,还有“大师”帽子满天飞的,与本文主题无关,就不展开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