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戏曲》校本课程纲要
(2013-11-05 16:26:41)《走进中国戏曲》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戏曲
课程类型:艺术类,
课程资源:自编
开发教师:秦程莉
授课时间:周三下午两节课
授课对象:一至三年级选修此课程的学生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戏剧之一,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并且有责任和义务对它们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的。
但是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的了解,根本不感兴趣,因此连最基本的常识都知之甚少。虽然初中教材对中国戏曲已经作了概括的介绍,对戏曲的流派及特点均有所涉及,但比较简单。所以对戏曲的基本常识、对一些大的剧种,独特的戏曲唱腔,著名的戏曲人物等,学生们都应该尽可能自主的去接触,去了解。
二、课程开发理念: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所以我设计的这个主题阅读学习包涉及到的学科有语文、音乐、美术三个。其中语文学科涉及到听说读写,其中以“读”为重点,由课内的精读带动课外的略读以及网络的浏览,在学生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的习作,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音乐学科以听唱为主,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摹唱几段简单的戏曲,培养高雅艺术情操。美术学科主要是根据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色彩描摹脸谱,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三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几个戏曲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
2 、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 、感受常见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的风格特点,熟悉这些戏曲剧种的著名选段,有兴趣的学唱其中一个剧种作品片段。
能力目标:
1 、拓展语文课的学习资源,尝试网络环境中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
2 、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 、独立思考,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2 、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
3 、激发大家热爱戏曲,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的激情。
四、主要措施
1、用资料收集、讲授法学习戏曲的基础知识。
2、用传统的“心传口授”法教唱戏曲片段。
3、用模仿法学习戏曲表演。
五、主要内容
1、戏曲基础调查与戏曲视频欣赏。
2、交流收集的有关戏曲的知识,展示自己的戏曲演出能力。
3、黄梅戏基础知识介绍,学唱、表演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4、学唱、表演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5、戏曲大舞台。
6、少儿戏曲表演欣赏,学习戏曲圆场步。
8、京剧基础知识介绍,学唱京剧《苏三起解》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9、学唱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0、欣赏京剧视频。
11、学习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12、学习豫剧《花木兰》
六、课程评价
2、学生的作品集,包括脸谱绘图、摹唱、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以及主题评价表;
3、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来评价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