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课程纲要
(2013-11-05 16:02:29)一年级上册音乐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新营小学
科目名称: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开发教师:秦程莉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课时:36课时
日期:2013、9
一、课程目标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上册共编6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
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得独立见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本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兼顾时代,以图为主,教材生动活泼。
二、课程内容
一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在音乐欣赏这一块,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又朗朗上口的乐曲,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
(一)感受与鉴赏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
2、听长短音;
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
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
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
(二)表现
1、歌唱的正确姿势;
2、每学年背唱4-6首歌曲;
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三)创造
1、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歌词的创作活动;
3、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
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
三、课程实施
1、灵活处理教材,使学生做到学而致用,采用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法教学。
2、以表扬为主,使学生有竞争意识。在比比、练练、再比比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充分利用挂图、音响设备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4、紧抓优等生、特长生,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进步,同时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表现机会。
5、教学进程安排
主题 周次 课时
第一课《 有趣的声音世界》第1 2 3周
第二课《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第4 5 6周
第三课《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7 8 9周
第四课《音乐中的动物》 第10 11 12周
第五课《动画城》 第13 14 15周
第六课《迎新春》 第16 17 18周
期末考试
四、课程评价
新教材综合了自评、同学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唱歌、欣赏、创造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放式的评价。
首先,应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的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的演唱、演奏等。
其次,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
第三,期末对学生一个学期所学习的音乐知识进行综合的考查。教师在评价中一定要对每个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做出公正的评价,对综合能力强的和能力稍差的学生都应给与适当的评价,尤其多注意鼓励,要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一个良好的评价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对学生的音乐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技能的掌握都应该观察和了解。音乐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选择各种评价方式或不断创造新的评价方法,认真地完成好音乐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