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早知道
尺八
山药蛋派的马烽有部小说叫《三年早知道》,讲述了一个勉强入社的中农在农业合作社不断发展过程中提高觉悟转变思想的故事。赵满囤外号叫“三年早知道”,有名的机灵鬼。他无论做什么事总先算算对自己有没有利。我所谓“三年早知道”,无关精明,无关趋利避害,却同样是思想觉悟的问题。
早知道的事情应该是在没有发生之前了,所以该给那些我尚未谋面的我的那些新生代学生看才对,可细一想,俗语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过去的那么多个三年,何尝不是下个三年的早知道呢,我可以说的是我所熟悉的我的那两个三年以及我身边几群孩子的三年,悟以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记下来,权当是我临别前的赠言以及即将踏上新征途的劝告吧。
我的初中三年,前半段也是浑浑噩噩,每堂自修课都是和四围同学茶馆式的漫谈,都是在前仰后附之间,老师闪过,随后是大段的训话,更有胜者,私下还在数落某人的不是,结果“曹操”便来了。试想现在,一来老师是何等敬业,凡是自修课要不就是给孩子开小灶,要不就是班主任找去谈话,要不就是默默作业,哪可能有那样的场景出现?各个埋头苦读的场面确实感人,而同学之间少得可怜的交流却也是遗憾的。在一些有主题的讨论中,人会有思想的碰撞,甚至在一些诡辩中,却也能锻炼人的“嚼劲”,明是非便是稍后的事了。我那三年的老师中,有兢兢业业的,有插科打诨的,但是只有几个拨动心灵的瞬间铭记于心,从那些时候开始,自己便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了。记得初二暑假那年自己参加了次征文,结果意外的得了奖,那时是去老省中的第一次。那时的北门大街,透过学校对面的铁丝网,还能看到体校的健将们训练的场景,旁边的文具店里,门庭冷落,我就在那等我的老师,然后一起去参加颁奖典礼,老师很高兴,因为他全然不知,当然喜出望外了。踏进学校,苍茂的松树身后是图书馆,白云背后的蓝天似乎离我很远很远,那些从我身旁经过的孩子,是那么安静,树下的学生陶醉地读着外语,我一下子就萌生这样的想法:要是在这读书该是多好的事情!至于颁奖典礼是什么样的,得了几等奖,我已经全然忘却,只记得之后参观了学校,还去了之前驻足的图书馆,一切都是我没见过的情景,老省中质朴、干净,我欣喜之余,便下了决心。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最终如愿以偿。现在每当我踏上讲台,给学生做所谓的思想动员的时候,我总会想,哪些场景该是他们心中的类似我那样的那些场景呢?试图去触摸那些场景,那么一切都将是美好的,因为伴随着内心的触动,斗志、希望便会如影随形,一切都将有新的开始。
三年早知道,该多好。我大概是总结为一个月早知道吧。
三年早知道,该多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