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沙漠边缘扭曲着舞蹈的生命

(2012-03-05 09:53:26)
标签:

新疆

柳树

一棵树

舞蹈

王善让

原创

杂谈

分类: 王善让的杂文

在沙漠边缘舞蹈的生命

夕阳西下的时候,经过一片沙漠。这是一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狭长的沙漠地带,平时就掩藏于前后的白杨林和沙枣林之间,让人感觉我们生活的这个地方,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样可怕。其实面对身边的沙漠,我从来都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可怕的,包括20年前刚刚来到这个地方,面对沙漠即将吞噬边缘的房屋和田园,我也没有一丝的恐惧。我以为自己的表现是一种勇敢或者悲壮,后来才慢慢明白那是一种悲哀——一种缺乏家园感的悲哀。

路边有一排很粗的略显古老的柳树,虽然满身沧桑,堪称合抱之木,但我还是能判断出这些柳树的年龄并不是很大,根本不会超过50年。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曾坐镇这座古城十数年,西出嘉峪关一路植树造林,使得这座边陲小城能够沐浴到中原的春风。“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清代诗人杨昌浚的这首诗,我刚进新疆时就很熟悉了,而且就在我身边的很多地方,都还能找到一百多年湖湘官兵们栽种的柳树,当地人称之为“左公柳”,为了保护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树木,当地文物部门甚至给每一株幸存的老柳树都挂上了“身份证”。其实除了大量的“左公柳”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左公榆”。柳树固然易成活,但需水较多,一旦水源紧张就会干枯,而榆树的生命力似乎更为顽强一些。我所居住的这个区域,就有很多合抱的大榆树,平时很难得到浇灌,但年复一年仍然迎风吐绿,在干涩的视野中使人赏心悦目。

这一排柳树虽非“左公柳”,却也算得上树龄久远的老树。如果说这片土地是半个世纪前开垦的,那么刚开垦的时候拓荒者就植下了这些树。说实话,这些树木虽然经历了风沙干旱,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极度扭曲夸张的树干,并不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可塑之木。它们存在的价值,就是在沙漠边缘生存,给我们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其实,在新疆植树,似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指望它长成什么材料,就是希望它们能活着——不管以怎样的姿势,只要能活着站立在风沙之中,就足以让每一个见过的人刻骨铭心。

有三棵柳树站在一起,其中一棵树的粗大的树枝,正好搭在旁边一棵树的树冠,旁边这棵树就像一只手一样托着伸过来的树枝。由于过于沉重,托着树枝的这棵树显得体力不支,这个时候,最旁边的一棵树匍匐过来,用树干顶住了这棵树的腰部。因为这样扭来扭去,这三棵树都变形得有些夸张,看上去就像三个非常丑陋的人在沙漠边缘舞动着笨拙的身躯。但我却站在它们面前一动未动,我觉得这可能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舞蹈——真正用生命舞蹈,为生存舞蹈!

距离这排柳树不远处,有几座拱拜(穆斯林的坟墓),在沙漠边缘看到这些造型独特的坟墓,不知是该高兴还是畏惧——究竟是生战胜了死,还是死亡战胜了生?究竟是人战胜了沙漠,还是沙漠战胜了人类?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答案的。正是因为没有答案,我们才能这样稀里糊涂地活着。

夕阳下走近一片坟地,会不会感到苍凉?我平静地走近了这些陌生人的归宿,黄土的坟墓镶嵌着黑色大理石的墓碑,那些文字扭曲的就像舞动着的柳树一样,我只看懂了1902——2007这样的数字。原来面前躺着的是一位百岁老人,他或她经历的沧桑,已经远远多于那排柳树。想到这里,我怀着崇敬的心理,从地上捧起一捧干净的细沙,轻轻洒在这座长者的坟墓上。我相信这位长者,一定是在这片沙漠边缘生活着,默默送走了一个世纪的光阴。究竟是人类战胜沙漠还是沙漠战胜人类,长眠于斯的老人家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个地方叫一棵树。也就是说,在给这个地方命名的时候,方圆若干地方,可能是有着一棵孤零零的树的。如今虽然沙漠仍在,但周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了,而且这个地方还被评为全国的绿化先进单位。

我时常会想,当初的那棵树是否还在?如果在,会丑陋成什么样子?是否也是像这些柳树一样,扭曲着身子,在沙漠边缘舞蹈着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