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民众的“心”常态
(2015-04-06 16:40:10)
标签:
民众心态公平法制商业文化社会冲突 |
分类: 杂文 |
当下民众的“心”常态
毕竟只是游玩、毕竟费用不是特别大。一场小范围的冲突,只造就了一条被标注为“中国大妈”的新闻。对于人们认识“中国大妈”,除了遍布全球的广场舞,除了全球范围扫货的强悍之外,多了一个话题。但是,真正往深了想,当下民众,包括这些大妈,总是在借着维权的缘由之下,在发泄着自己心中的不满。不管有没有理,不管这种理由是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的。这种心态,确实值得国人思考。
这两年总能看到不少业主维权的新闻。楼盘降价,业主要求退款。不少业主讲:刚买了楼,一下子几十万元的降价,这就欺骗!(按照业主们的想法,既然要降价,为什么不说,还让人们按原价购买,当然是欺骗。)要求维权,或者退款或者退房。当然,看到更多的是医疗纠纷。病人家属花了几十万元,结果病人不治身亡。打医生,砸病房。前些天还看到一个法院的工作者,在亲人癌症去世之后,一气之下把医生给打伤了。当然,每天常见的对于当今社会现状不满的新闻还有,地域歧视、学区入学歧视,收入歧视等等。
中国人对于公平自有一种天然的敏感。因为中国自远古部族文化进入古代、近代,本质上一直是农业文化,是从部族文化渐进到了帝王文化。天理,公平,伦理一直就是主导社会道德的一个基础。西方社会是从游牧文化过渡到了商业文化、城邦文化,对于公平的认识与中国的那种道德观念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契约、公平交易下认可的公正。一块麻布,一块钱买,十块钱卖,这就是商人的业务。买得人和卖的人都得认可,否则不成交易,也出现不了商人这个职业。(当然,不管东方、西方。只要有强权存在,打着的公平、公正都会是幌子。政治家如果不是强盗、流氓,那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中国的商人讲童叟无欺,你不能随意涨价。如果说你因为标价低而赔了,那是你自己的事儿。中国人特别爱追问,这个东西,或者这项服务值到底是多少钱,成本是多少钱。中间商如果谋了大利,就叫做伤天害理!在中国,这是最不道德的。而西方人,真正意义上的商人则没有这个观念,他们只认可合同,认可契约。今天这个价,明天可以上另一个价。这都是交易的结果。现在中国人已经听习惯了纽约原油价格的每天的浮动,(这可不是中国的政府定的价格,而是交易双方对于期货的交易价格。)但是对于国内原油涨价,还是一个劲地骂。因为它伤害了自己心中的公平。
在中国,市场存在了几千年了,但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文化。中国几千年来,出现了不少的成功的,伟大的商人。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存在强权,社会由专制的帝王主导,中国不会出现真正的商业文化,或者直接叫契约文化。中国人历来就排斥商人,也排斥所谓的律师。认为这些人都是谋利的骗子。
但是,当下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实施了几十年了,中国靠市场经济激发出中国人的谋利欲望,同时靠着中国人的聪明,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得中国从一个最不发达国家,一跃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还维持着传统的旧道德观念,旧的习惯认识,旧的习惯心理。中国人也许真是走不太远,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中国人会在自己内部的冲突、内乱之中,再一次崩溃。
当下,人们有了更多的表达个人意愿,群体诉求的机会。个人维权、群体维权的条件也越来越充分。可以说,正常的表达个人意愿,不伤害公众利益,不伤害他人权利下的诉求,甚至合理合法的诉讼,都是应该的。但是,一定要记住规则,现代社会是要规则的,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而破坏已经存在的规则。
除了这些之外,当今的民众,还是应该有一种更平和的心态。比尔.盖茨给年轻人的忠告讲到:社会充满不公平,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相对于现代发达国家而言,当今中国在各个方面还比较落后,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处处都存在,改进也只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维持一个平和的心态。更宽和地对待别人,也许能够让这个社会进步得更快一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