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哥印象  震撼的艺术 悲怆的历史

(2014-12-22 08:17:40)
标签:

旅游

文化传统

历史遗迹

东南亚

分类: 游记

吴哥印象

震撼的艺术 悲怆的历史

 吴哥印象 <wbr> <wbr>震撼的艺术 <wbr>悲怆的历史

早就想去吴哥去看一看,也排入了旅游的行程,前赶后错的一直没来得及去。因为是凯撒旅游的会员,前些时候他们通知有一款真飞吴哥旅游的产品,吴哥正是一个适合冬季旅游的好地方。当下决定,跟着凯撒去旅行,去吴哥!

吴哥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人把它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或者叫东方奇迹。所谓七大世界文明奇迹,大都是传说,是很多旅行家,考古学者的说法,并没有官方或者说某种组织的认定。有些奇迹已经不覆存在了,例如巴比伦空中花园、亚历山大灯塔。世界七大奇迹的说法出现比较早,源于欧洲人、阿拉伯人对于人类文明的一些认识,大都讲的是地中海文明的一些项目。很多人类建筑艺术,人类文明的遗迹或者由于发现太晚,例如中国的秦兵马俑;或者被现代文明所发现太晚,例如美洲的马丘比丘,纳斯卡地画等,因此,并没有排入所谓的七大,或第几大奇迹。吴哥也是如此,十九世纪被现代社会所重新发现的时候,几大奇迹的说法已经排定。但是,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物,从它令人啧舌的宏大场景,高超的建筑艺术等角度来讲,称吴哥为第几大奇迹也并不为过。到吴哥看一看,就会感觉,吴哥窟,吴哥遗迹群,称得上是建筑上的,艺术上的,宗教上的奇迹!

学者、专家,或者某些专业研究人员,对于吴哥的历史,建筑特点,某些造像的象征意义,艺术风格的来龙去脉,古吴哥国宗教史的变迁对于吴哥建筑和造象的影响等等,会有一些专业说法。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旅游者,简简单单的两三天的行程,对于吴哥,只能有一个印象,留下一分感叹。如同人们在沙漠之中看到一座人类建造的,高高的金字塔的时候,会对人类令人震惊的创造力,有一种发自内心感叹。奇迹之说可能就源自于此,吴哥遗迹也是如此。人们看到一座座的石头建筑,中国字“责”字型的石塔(称之为责字型,纯粹是我个人的认识,并非官方的和习惯的说法),巨大的人面像,巨大的石刻壁画回廊,会留下一个惊愕表情,真不容易!一千年前、几百年前,一个深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国家,能够举一国之力,费百年之功建造一座,或几座宗教性的建筑,其宗教意识,其民族凝聚力,其艺术追求,都令人叹服。参观到的几座石头城,或者说宗教建筑群,周边都没有发现采石场。据导游讲,吴哥周边也没有山,除了那座六十多米高的巴肯山,周边都没有山。建筑用的石料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柬埔寨一年有半年的雨季,大雨可以使吴哥城不远处的洞里萨湖水面涨高几米,也许石料是水路运来的,但是雨季施工困难,而旱季运输又不便。几万吨、几十万吨的的建筑石料,是如何运到工地,就是一个大问题。有些建筑有几十米高。那个时代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如何把这些几百公斤,甚至十几吨重的石块,抬高到十几米,几十米高的平台上,超乎于现代人的想象。柬埔寨到处是几十米高的大树,热带又是出产硬木的地区,也许那个时代,他们可以使用长长的树干,制作杠杆式的吊车。但是,不管用什么方式,这一切都需要有充足的财力支撑,有充足的人力支持。至今还有人抱怀疑态度,称埃及的金字塔的建造非当时人力所能及。同样,吴哥窟的建筑,超出了人们对于古高棉国国力的认识,也超出了人们对于当时当地对于人们的艺术、创造力的认识。

也许中国人几千年来,习惯于制造砖木结构的建筑,所以,对于凡是以石材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存世几百年、上千年的建筑,都会有一份感叹。即便古代的中国,没有当今人们习惯的China “拆那”,但是因为砖木结构的耐久性远不如石材建筑,所以,中国少有过千年的建筑。梁思成等人,曾寻遍华北地区,也就找到一两座辽金时代的寺庙。除了人为的拆,更多毁于水火。吴哥能够存世一千多年,几百年,石质结构是一大特点。还有一点,当地气候炎热,人们没有用石材修筑人类居住建筑的习惯,一般人也没有搬动这些石料的能力。所以,吴哥城被遗弃几百年,可以倒,可以垮,可以被植物所埋没,但是不会消失。康乾盛世修建圆明园的时候,也修造了不少精美的石质雕像、石柱、石质台座,但自英法焚毁之后,石质建筑材料基本上都被“道光”,北京城里,很多石质建筑材料,都是从残破的圆明园偷盗而来的。

这一方面说,文明可以因为有小幅的起伏而延续,从无终断。这里物质的东西,包括建筑,包括雕塑、文字材料、绘画艺术等都可以被毁坏,但是,语言,文化,习俗,人们的血脉还都留了下来,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另一方面,文明可以有大的起伏,甚至终断。这里物质的东西保留了下来,如古希腊,古埃及,甚至古罗马,但是,语言、文化,习俗,人的血脉却永远的消失了。今天的希腊与古希腊没有关系,今天的埃及与古代的埃及没有关系,甚至人种都不一样。而吴哥可能就像是后一种情况,也许当今的柬埔寨人还是古代高棉的后裔,但是文明有了一个巨大的跌落。古吴哥已经消失了,吴哥的文明消失了,只留下了遗迹。

吴哥窟的视觉印象。首先讲绝大部分是石质的建筑,除了几座早期的,小型的“责”字形塔建筑是砖构的,绝大部分是石质的。而除了被称为女王宫的那座小型的寺庙,是用红色砂岩建筑的,其它都是用沙岩建筑的。柬埔寨多雨,岩石在潮湿的环境下,表面生成了一些黑色的锈斑和浅绿色的青苔,远望去,是一座座黑色的建筑。黑色作为主体,在蓝天的背景下,它十分的醒目。小吴哥的几座石塔,映在蓝天之下,也十分亮眼。现在小吴哥的三塔,已经作为柬埔寨的国旗和国标,一方面吴哥文明作为古高棉国的文明的最为辉煌的阶段,是当今柬埔寨最为自豪的历史,选它为国标是最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黑色的石塔,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也确实是一种视觉美的再现。再一方面,如果把吴哥窟众多遗迹的黑色石质建筑做为背景,黑色背景所衬托出的主体也一样让人醒目。如果主体是白色、红色,黑色是最好的底色。旅游团中同行的一位美女,可能事先想到了这一点,登小吴哥城之前,就穿好一条红色的长裙。身着一条红色长裙,衬在黑色的石质建筑之下,秀美夺目。

吴哥建筑的结构特点,最为典型,最为完整的建筑是小吴哥。它体现了吴哥窟建筑艺术的另一个特点:方形结构,多层布局,台基、回廊、蹬道、责字型宝塔构成整个建筑群。在百度上看到介绍的吴哥建筑艺术的文字里讲到“其布局规模宏大,比例匀称、设计简单庄严,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粘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说到吴哥建筑的结构特点的时候,当时在参观的时候就发现,整个吴哥窟遗迹群,其结构特点都差不多,都没有大的厅堂,大多数塔是实心的,通道、回廊也都相对狭窄。当时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它的顶部结构大都是人字形。没有拱形,没有中国人讲的券形结构。相比中国隋代就有了大形的拱券结构的赵州桥,这一点吴哥的建筑水准,还是比较落后的。回来之后也在百度文章上看到专业的说法: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术,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

在说到吴哥的雕刻艺术时,该文章介绍讲“吴哥窟的圆雕并不出色。台基上的圆雕神像沉重而呆板,但浮雕却极为精致且富有真实感。在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干之上,都有浮雕。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且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以千年前的雕刻技术来说,竟然能把仙女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而且每一尊的表情、面貌、衣着完全不同,真可说是鬼斧神工之作。 ”除了宗教故事的壁画作品外,如果说讲装饰性的浮雕,感觉女王宫的浮雕最为精致,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最高水准作品。当然,个人感觉,相比小吴哥的建筑,女王宫还是小了一些。虽然说,它红色的建筑,周围又有几十米高的大树,在蓝天白云之下,很漂亮,不过气势上,很符合女王宫这个名号,只是秀美。

大小吴哥周围,还有几座寺庙,圣剑寺,涅槃水池等等。这些寺庙建筑上基本上大同小异,虽然各有特点,但是看过一个之后,再看其它,有些审美疲劳。至于另外的巴孔寺,匹寇寺等,可以说,可看可不看了。但是,塔普伦寺和崩密列遗迹则是最应该,最值得看的景点。它体现了吴哥遗迹的另一个特点,故去和新生。在残破的遗迹之上,新生出参天的大树。说生命之顽强,在残破的石质建筑之上,一座座烂石堆里,长出一棵棵参天的巨树;说生命永恒,一棵棵巨树,显现的巨大的树干,粗壮的树根,彰写记述下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在柬埔寨,你能够看到许多的参天大树,几十米高,胸径一两米,这在中国不可想象(在中国,找一棵几百年的树都很难,除非在皇家园林、著名寺院。深山里都几乎没有几百年的树了。)但只有看到这种把根植于残迹之中的巨大的榕树的时候,你才会感叹,不可思议!塔普伦寺有几棵最有代表性的树,其巨大粗壮的树根,已经成为了吴哥窟旅游宣传最突出的典型景色。当然,就是放在世界范围内,作为植物的形象,它都可以称得起著名。

如果说到摄影,拍摄一些残迹,拍摄残迹上的新生命。以上两个景点也更好一些,一是这些景点没有经过人工的整修,或者说整修得不那么彻底。有大树做为遮挡,做陪衬,光线更好一些。小吴哥城、巴本宫等基本上都已经过整修,主体建筑周围没有了树,没有了杂草。除了刺眼的阳光,就是黑色的石头。是有一些门框,有一些窗框,有台阶,有回廊可拍,但反差过于强烈,当然,这也是一种情调,但这种情调过于生硬直率。它远不如崩密列和塔普伦寺给人的感觉深厚。可以说,从树冠中穿过来的光线柔和一些,让人有一种慢慢体会和慢慢思考的余地。当从树从中,树冠中穿出一束束光线,打到残墙断壁之上,雕刻精美的石窗、石墙和绿色的青苔和小花草陪衬在一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令人感觉沧桑悲怆的美。这个地方,如果不摄影,也值得在里面找一个地方,坐一坐,静静地想一想。“过去”这个词代表什么?“曾经”这个词说得是什么?“辉煌”留下的是什么?《古墓丽影》把吴哥选做外景地,吴哥城代表的是神秘。但吴哥留给人们的远不止神秘。

 

吴哥是过去。吴哥的石头,记述了高棉人的一段历史。人类文明的起起落落,能够留给当今人们一些印象、一些思索就不易。我记住了吴哥!

                                                                                                      (配文图片,后续补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