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 就是一个乐子,别太当回事儿!
(2014-07-11 17:58:39)
标签:
世界杯中国足球爱国刘建宏商业化 |
分类: 杂文 |
世界杯
如果人们能够放平心态,认可它的游戏性质。那么对于它超高的收视率,也就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惊讶了。以现场转播西半球的比赛,十三个小时的时差来讲,每场球能够有上千万的直播收视观众,中国确实算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了。不过,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好赌呀,这是多好的机会呀!这是其一。其二是,当今人们都追潮!当天见了面,不说早上的比赛,“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所以,即便这一千万人、几千万看球赛人,有多少人不懂球儿,不知道谁是马塞洛,不知道谁是罗本,都没关系。一个伪球迷,在世界杯期间,说自己半夜起来看直播了,那都是一个挺有面子的事儿!“咱没落(la)下”。
但是!在中国,就怕说“但是”,一但是,性质就变了。当世界杯的游戏,到了一些有着政治头脑,有着某种“爱国情怀”人眼里,性质马上就变了。他们很是感慨:这是一场没有中国人参加的比赛!更为愤慨地是,为什么中国人几十年来,总打不进世界杯。在这些人眼里,包括世界杯,也包括其它的体育比赛,似乎只有中国人参赛,才应该给予如此的关注。反过来讲,凡是世界级的大赛,不管是什么项目,就应该有中国人参加!在这种爱国情怀的感染之下,当荷兰与阿根廷激战正酣的当口,央视的解说刘建宏和解说顾问朱指导,顾上不谈比赛,开始大谈足球强国德国、荷兰的足球人口;感慨一个才几百万人口的哥斯达黎加,为什么能够进八强,而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一个正在复兴的大国,却屡屡被世界杯拒之门外。他们感慨,中国参与足球的人少,踢足球的人少,按照德国、荷兰注册球员的比例,中国人起码应该有一亿人踢球!
事情会不会照着他们的理解去发展,咱们真说不好!在中国,很多事儿,咱们小老百姓都看不懂。主要是不懂这里面的所谓“政治”。
其实在巴西,在南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去踢球。其一是因为他们喜欢,其二是因为踢足球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是一个好的出路。从喜欢的角度讲,有先天的条件,能够相对容易地做好,才会喜欢。比如肯尼亚的人就喜欢长跑,加勒比海地区的人就喜欢短跑,因为他们更适合,很少看到黑人玩儿命去练游泳,因为他们不适合。从是一个好的出路讲,巴西、南美很多国家的穷孩子,把踢足球当作生命,因为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很多人没学可上,很多人缺少其它方面的机会,踢球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讲爱国,讲政治的人,他们的理解是。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什么都应该参与,什么都应该有。所以,奥运会里必须去争金牌,争奖牌。国家下大本儿,花大钱让一些人去练一些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项目。根本不是喜欢,根本也不是善长,就是要争这个地位。按照他们的思路,世界杯,足球赛,这么万众瞩目的比赛,中国人一定,也必须参加。不过,听了他们的说法,听了他们的口气,又让人想起了二百多年前。1793年,英国国王特派马葛尔尼勋爵拜见乾隆爷,要求与中国通商贸易。当时就被咱们乾隆爷一口回绝了。乾隆爷的观点是,我乃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就不假外夷所物,以通有无。在乾隆爷眼里,我一个天朝大国,我们什么都有,该有的都有。话是那么说了,当时天朝也确实是强盛,不过,也正是从此开始,中国走向了从盛到衰的历程。
如果说二百多年前,作为一个农业国家,专制君主他有这种封闭的帝王观念观念,难于苛求。您不可能让他认可什么贸易的比较优势,更不可能让他认可贸易发展的世界潮流。但是,二百多年过去了,全球化已经成为潮流了,还抱着这种天朝的思维方式,那真是可悲至极。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维习惯,而专制的文化传统,又让人们习惯于唯一,追求唯一。不相信协作,不相信交易,也不认可什么比较优势。似乎什么都得自己有,什么都得强于别人,自己的安全才有了保证;自己才会有面子,才会证明自己的伟光正。有一句老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几千年做下的文化病,一时半会儿也治不好!况且,还总有那么一帮子人,靠着这个东西吃饭。但愿八零后、零零后他们这一代什么都不吝的主儿,赶着全球化的潮流,赶着商业化的发展,能够从心里里蹦出一句话来:我不听忽悠,我不是农民!
还是看球吧!阿根廷也好,德国也好,谁夺冠都是乐子,别扯那些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