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大教堂
(2012-05-18 07:56:21)
标签:
意大利米兰教堂拿破仑华美雕塑旅游 |
分类: 游记 |
意大利游记
米兰大教堂
从威尼斯出来,吃过午饭,旅游大巴开向了此次意大利之行的最后一个城市米兰。威尼斯距米兰有二百多公里,走得是高速公路,但车到米兰的时候,就已经下午快五点了。导游带领大家直奔我们的旅游景点,米兰大教堂。
据导游介绍,米兰这座城市相对于意大利来讲,如同中国的上海,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是经济和工业的中心。也许是对欧洲了解太少,对意大利了解得更少,所以什么经济中心、工业中心都一概不了解,只知道米兰有两支非常强大的足球队, AC米兰和国际米兰。而米兰大教堂,则是只闻其名,而所知甚少。本来此次旅游行程之中并不包括米兰,或者直接讲并不包括米兰大教堂。在整个行程之中,它算做一个自费项目,好在我们整个团队的人,都认可了这个选择。如果讲后面的自费项目还真有让人很不满意的话,那么说,这个自费项目的选择,算是全团人做出的最正确选择。到意大利不看圣彼德教堂等于没有到意大利,而不看米兰大教堂则也可以称之为莫大的遗憾。这个教堂可以说是整个是一个巨大的、完美艺术品。
如果说进到圣彼德大教堂里,会让你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高大,宏伟,内部的雕塑和绘画是那么的精美绝伦,让你感叹,让你啧舌。而到了米兰大教堂跟前,你还没有进去,仅就看到它的外表,就让你有了在圣彼德大教堂里所有的感觉。这么完美、精致的一个建筑,这么一个人间的奇迹,是多么大的心血,多么高的技艺,又是多么大的投入才造就的。
如果说瑞士人的精细表现在了他们的精密工业方面的成就,表现他们的手表,他们的手饰甚至说军刀上,德国人的精致表现在他们的机械,他们的工业品的效率方面。而意大利人则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精美的建筑。都说意大利人懒惰,都说意大利人没有毅力,但是,能够用几百年的时间修一个“庙”,修一个万世留芳的教堂,不能让人感叹。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这座教堂始建于1386年,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而到1965年,教堂正面最后一座铜门被安装,才算最后竣工。算下来将近六个世纪。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上半部分是哥特式的尖塔,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Baroque)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复精美,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之一,米兰大教堂可以说是把这个特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外部的扶壁、塔、墙面都是垂直向上的垂直划分,全部局部和细节顶部为尖顶,整个外形充满着向天空的升腾感,这些都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外部特征。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共有6000多座,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顶耸立着135个尖塔,每个尖塔上都有精致的人物雕刻。教堂外部还有96个怪兽形排水口,每个转角处的怪兽都各不相同。整个建筑外部分布着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长约半英里(1公里)。
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第三个最大的铜门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几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像。
宏伟的大厅被四排柱子分开,大厅圣坛周围支撑中央塔楼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径达到10米,由大块花岗岩砌叠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较小圆柱,柱子加上柱头总高约26米,直径3.5米。这些柱子共同支撑着重达1.4万吨重的拱形屋顶,柱与柱之间有金属杆件拉结,形成5道走廊。两侧束柱柱头弱化消退,垂直线控制室内划分,尖尖的拱券在拱顶相交,如同自地下生长出来的挺拔枝杆,形成很强的向上升腾的动势。两个动势体现对神的崇敬和对天国向往的暗示。”(摘于百度百科)
因为我们到达米兰的时候,已经到了下午五点多了,阳光直射教堂正面,米色的大理石墙和彩色的玻璃窗映在阳光下,极尽华美。而整座教堂映在蓝天白云之下,更有一种神话般的感觉。我们进入教堂内部之后,除了感觉它的高大,宏伟之外,还有一个是肃穆和神圣。此时正值复活节期间,教堂里有宗教活动。我们看到一些人身着白色的教服,在做仪式,虽然参观者与做活动的人被分开了,作为参观者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在做仪式,但那种神圣的气氛也能够感受到。在教堂的北侧,有一些祭坛,类似中国的庙宇一样,中国人点香祭奠,而西方人则是点蜡。在一个台子里,有上百支蜡烛的火苗在那里跳跃着。在这里点蜡也是要缴费的,我看到我们的导游,也在那里投币后,点上了一支蜡烛。
在教堂里还看到了一具木乃伊,安放在一个玻璃的棺木之中,看装束,像是一位教皇,起码是一位红衣主教。欧洲宗教习惯或者说欧洲文化习惯,经常是把一些名人,一些值得纪念的人物,葬在教堂里。也许是他们认为教堂是距离天堂最近,也许是认为教堂是人们常来祭拜的地方,这些值得纪念的人,能够得到人们更多的祭拜。
在米兰教堂里还看到了非常漂亮的彩色玻璃花窗,这些彩色玻璃造于500多年前,至今仍光彩夺目。当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射入教堂时,霎时,让人明白宗教的美原来可以这样宣示。也可以说,这些设施都是独具匠心的。高大的教堂不仅仅是一种庄严,一种神圣,还有一种美。
如果说米兰教堂在历史上,举行过的最重要的一个仪式,是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拿破仑1804年在巴黎的圣母院加冕成为法国皇帝之后,在第二年,又在米兰大教堂加冕为意大利皇帝。
在米兰大教堂的北侧,穿过一处繁华的商业设施,有一处文艺复兴运动最伟大的人物,达芬奇的雕像。是有尊达芬奇老年时期的雕像,下面分别竖立着他的四位学生。
(随文照片在图片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