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桑葚  桑蚕

(2012-03-30 14:05:01)
标签:

桑葚

五十年代

童趣

文化

分类: 记忆

桑葚、桑蚕

昨天上午,去菜市场买水果的时候,偶然看到了有卖桑葚的。实话实说,自己去菜市场的时候比较少,少见多怪,可能这东西早就有卖的了。大大的,紫黑色的桑葚,包装得很好,成箱地摆放在那,看着真有点眼馋。说起来,几十年没有吃过这个东西了。家里人不认这东西,所以平常不会买。自己买点尝尝,找一点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每年到了初夏的时候,或摘,或检,零零星星地总会品尝到桑葚。那个时候,居住地和学校周围都有一些桑树,但这些树都比较高大,只能用石头打,把桑葚打下来,检一些吃。此外,远处的山上到是有一些长得比较低矮的桑树,能够去摘一些。但是那些地方比较远,比较偏僻,偶尔去一趟还行,不是常有机会的。有的时候到了哪,熟的已经被人摘走了,摘不上几个,白跑一趟。要说那个时候每年能够吃到嘴里的桑葚,真没多少,但是那时候对桑葚的记忆却很深刻。

那时候的桑葚有紫色的,也有红色的,长得都很小,但味道都很甜。而且熟与不熟的颜色差别很大,没熟的都是白的、青的,熟了的,才变紫、变红。以自己几十年前对桑葚的认识来讲,桑葚能够当成商品来卖,真是感觉到神奇。桑葚这东西,要熟透了,才甜,才好吃。但真正熟了,软了,就快烂了。而且它不像是香蕉,能够放熟,这东西放不熟,也放不住,一放就烂了。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很少见有卖桑葚的,它不能存放,也很难包装。当然,现在什么都在变化,以前很多不能商品化的东西,也商品化了。说笑话,上学孩子的作业都能够互相买卖了,何况一个水果?只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已经商品化的桑葚和原来那种自然生长的东西,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现在市场上卖的桑葚要比小时候摘得那些桑葚大上两三倍,而且都是深紫色的,看上去都是黑黑的,个大且丰满,好像都是熟透了的。但尝到嘴里你会发现,大部分是没有熟透的。话又说回来了,真是熟透了,软了,人家怎么包装,又怎么存放哪。这种桑葚似乎是一个新的品种,在成熟期之前,也就是原来的桑葚还是青的时候,它就已经变成紫色的了,看上去已经成熟了,给买家一个成熟的卖相,但实际上还没有熟透。这都是卖家为了使之能够商品化,必然要付出的一些口味上的代价。有总比没有强,商品化的桑葚从品相上看,肯定比那种自然生长的桑葚要好得多,味道则真不能挑剔了。

这东西还有一个不太好的地方,是染手、染衣服。桑葚这种果实本身的皮非常之薄,桑葚熟透之后,含水量又很大,所以稍微一碰,黑紫色的液体就会流出来。而且碰什么染什么,染上了就洗不掉。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位同学上学的时候,多捡了几颗桑葚,或者是没有吃完,也可能是没舍得吃,反正把几颗桑葚放到了白衬衣的上衣兜里。结果没一节课的工夫,整个上衣兜全染了。课间休息的时候他赶紧都给吃了,但因为时间长了,留在衣服的紫色,回到家里已经洗不掉了,结果让他妈好了顿骂(没打他算是便宜)。那个时候,白衬衣似乎也算是一件很重要的礼服了,很多重要的场合都要穿的,染了之后,等于不能再在外边穿了,还得买一件。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让大人多生气呀!

说起桑葚,也同时就想起了桑蚕。那个时候,也不知是谁,在同学之间推荐一些纸片。在纸上密密麻麻地粘着一些小的颗粒,说是蚕卵。原来都是十六开纸大小的纸张,同学们你撕一块,我撕一块,就都给分了。只要纸上有七八个、十几个小颗粒就行。拿到家里,找一个纸盒子,放一个温暖的地方,没几天,就会孵出黑黑的,小蚂蚁大小的幼蚕。那个时候,干什么都是一阵风,大家就都养起了蚕。那个时候,没电视、没电脑,放学之后,除了做点作业,真没有什么事可干,所以同学们对于养蚕还挺上心的,课间还经常交流一下各家蚕宝宝的长势,还有一些养蚕的经验。甚至有的时候,把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放在手上,互相比一比。养蚕,就算是有一个事干了。每天,或者隔两天就得去捋一些桑叶,没事也给蚕清理一下放养它的纸盒子,看着它们一刻不停在啃食桑叶,隔一阵子蜕一层皮,也是挺好玩的。因为放在纸盒子里,到蚕长大了之后,蚕会在边角的地方做茧。所以为了不让它做茧,成心在瓶子口上绷上一张纸,让它在上面成片地吐丝。其实那个时候,那么一点点的蚕丝,也没有什么大用,顶多放到墨盒里代替吸墨的棉花。据说比棉花要好,有弹性。

 

世界变化真快,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间,很多过去没有的东西,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在今天都已经现实了。那个时代,北京没有这么多高楼,也没有这么多的汽车;那个时候人们吃的东西,能够吃的东西也极为有限。实际上人需要本身,是特别的简单的,有的时候很简单的东西就能够换来人生活的乐趣。太过复杂的,功能太多,或者意义太多的东西,反而让人找不到自己需要。就像现在的儿童,像是生活的蜜罐里,想要的东西都有了。但是该有的乐趣,又没地方去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罗马一日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