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马观花看日本之

(2011-12-08 09:15:03)
标签:

日本

京都清水寺

千手观音

清水舞台

地主神

祈福

旅游

分类: 游记

走马观花看日本之

京都清水寺

 

在日本的第二个夜晚,住的是大阪Best Western Joytel酒店。在这座酒店所住的房间是我们整个行程之中,最狭小的了。整套房间,包括卫生间,能有十五平米就不错了。桌子与床之间刚刚能够拉过一只小箱子,床与窗户之间也不过五六十公分的样子。

早上从酒店出来,去了京都的清水寺。京都距大阪也不远,八点半从酒店出发,不到十点到了清水寺。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初建于公元七百多年,也就是中国唐代的时候,据说建清水寺的大和尚,还是唐僧(玄奘)的第一个日本弟子。这座寺院也是几经焚毁,现在看到的寺院也是三四百年前,德川家康出钱重建的。清水寺主要供奉千手观音,据说这个寺院有多尊国宝级的木造千手观音佛像。

清水寺的主殿很宽大,正殿宽19米,进深16米。主殿前面的平台,或者叫阳台,是用139根大木从地面支撑,(据说没用一颗钉子,完全是木榫相扣)建起来的。从地面到大殿平面,有几十米高。因此,有人管它叫清水舞台。大殿进深太大,内部采光不太好,比较暗。而且寺中的一些国宝级的木雕佛像都是有年头的东西了,看上去都比较暗。日本的寺院对于参拜的人和参观的人一般都不限制使用相机,甚至对于闪光灯也不限制。因此,用慢门拍了几张佛像。尽管日本的千手观音与中国的有些不同,不如中国的千手观音背后的手多,但总的说一看就能认识;另外一尊,看似很尊贵的佛像,被安置在一个精制的佛龛里,还真是不知是什么佛。对佛只有敬畏,不敢瞎说。要是要国内,还能找个和尚问一问,这地方,语言不通,日文的说明,咱也看不大明白。

大殿很宽大,铺得都是木地板。进大殿要脱鞋,日本很多寺院,进大殿都是要脱鞋的。走了几个日本的寺院,感觉日本人也很有特色,他们的寺院建筑,很多圆柱、地板都是不上漆的,就是原色。而日本的气候比较潮湿,如何保证这些木件不被虫蛀,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想起来还是日本人用功。看电视片里的一休和尚,包括介绍日本寺院影片里的和尚,每天早上起来,都是要清扫寺院,特别是地板。而且没见过用他们拖把的,都是手持抹布蹶着屁股,来回跑着擦,这么干净,也就不会有虫蛀了。

清水寺,是以其风景秀丽,特殊的建筑风格而著名。首先依音羽山而建,且有瀑布清泉相伴,有高耸的清水舞台为景,还可以远眺京都,景色确实不错。当然,到清水寺,不能不喝清泉。而这股终年不断清凉甘洌清泉也不是用来品尝,用来解渴的。它被称为金水,是许愿的。据说很灵验的,许愿必允。清泉被一分为三,三股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也有人讲,分别是福、禄、寿。总之,是祈福的福泉。在清水寺拜观音的,进殿磕头祈福的人不少,但是看着还真是没有到清泉那喝水祈福的人多,祈福的人都排了长队。

清水寺的三重塔也很有特色,但是这个塔的位置太拐扭了,想拍张全景找不到好的角度,只能仰拍。或者就去清水寺经典的角度把红叶,大殿和三重塔拍在一起。但是,前文说了,因为气温还高,很多红叶还没有红,特别是清水寺大殿下面的一片枫树,树叶都还没变红,加上当天阴天,太阳不给面儿,所以个经典的角度,拍出来的照片,也很一般。

清水寺内还有几尊石像。有的是真人故事,有说明,但看不懂日文,也没看明白;有的看文字大概知道是地主神像。在中国,土地爷画像都是长胡子老头儿,要么怎么叫土地爷呢?但是在日本,土地神也像是个年轻的胖和尚。在清水寺大殿的后面,还有一座地藏庙,香火很旺的。香火旺的原因,可能是地主神的工作很直接,很具体。不像佛,讲得那么高深,那么遥远。地主神直接讲:你想祈什么福,是交通安全;还是考试合格;还是病后恢复。直接交钱消灾!现代人,习惯于直接交易,买个符就回家了!也看了看价格,要说对日本人来讲,不算贵,一个符才两千块钱。不过,就不知道灵与不灵了,可能更多地是买个安心吧!

听导游讲,在日本,当和尚也是一个挺好的职业。在日本当和尚不像在中国,要守很多的戒。吃喝不说,还不许谈恋爱。在日本当和尚也可以结婚生子,这很人道。而且自己家里如果有一个庙什么的,也是产业,可以继承的。而且做个和尚,为别人祈福,都是收费很高的生意,所以如果家里是干这一行的,也挺幸福的。不过,不知道祈福这个行业有没有税收,政府对和尚收不收税。当然,既然是一个职业,必然会有一个从业资格审查,念经也是一门功课,也不能瞎来呀。这个产业要想继承,也是要学业的,您得有佛学的学业证明。

  (图片部分已经贴在图片栏,文中不再插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