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利玛窦墓有感
(2011-01-02 11:45:18)
标签:
利马窦中国文化传教士变革现代社会 |
分类: 感悟 |
拜谒利玛窦墓有感
2010年,是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去世400周年。1610年5月11日,57岁的利玛窦在北京去世。
因为是四百周年纪念,首都博物馆搞了一个利玛窦展览,上海世博会,在意大利馆对利玛窦的生平事迹也着重做了介绍。可以说,在中西方文化二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上(如果从汉代开始算),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超越利玛窦。利玛窦所做出的贡献,特别是他对中国文化进步的影响,说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即便已经过去了四百年,我们在今天来审阅他在中国的活动,仍然可以说,他是第一,他是唯一,怎么评价都不过份!他主持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天圆地方观念,第一次描绘了球形的地球全貌;他翻译的几何原理,使中国的几何学有了一个开创性的进步,今天我们所应用的几何学概念,都是他在翻译过程中创建的。他还把西方的算学,特别是我们今天小学还在应用的竖式引入到中国,“从加减乘除、分数、比例到开方,中国和西方的算术首次融合在一起。确定的术语:平方、立方、开方、乘方、约分、通分、正弦、余弦等。“为中国思维方式的近代转型奠定了术语基础” 。他把西方的天文学介绍给了中国,建议修订中国的历法。在语言学方面,最早编译《葡汉辞典》最早应用西方语音标注中国汉字。所以周恩来在谈到文字改革的时候讲:“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已经经历了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一六零五年,来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初用拉丁字母来给汉字注音。”此外,利马窦还向中国介绍了西方的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在艺术方面,他最先介绍了西方钢琴(早期的),带来了西方的绘画艺术。中国最早的油画,是他所绘制的《野墅平林图》。
利玛窦对于中西方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还表现在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了西方,编译了拉丁文的“四书”,还撰写了大量的书信介绍中国。在他的晚年,撰写《利玛窦中国札记》。该书的出版,使西方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不再是借助于一些口语故事,如《马可波罗游记》,而是有了认真详细的记述与说明。他对于中国的介绍,在欧洲也引起了一个中国热。
当然,利玛窦终究是一位传教士。在传播天主教方面,他也有所成就,为后来者奠定了基础。在他身后,陆续有一大批上帝的忠实信徒来中国传教,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说利玛窦为中国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话一点不过。但是,这种影响能够多么大地改变中国,这里面就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了。假设说中国是一个完全蒙昧的社会,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宗教,可能会根本地改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本质。但是,不幸地讲,中国并不是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国有固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在这一片土地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特别是与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中国有固的思维、思想基础,不是说这种东西多优秀,或者说多么地不良,但是,它的存在使得中国人的本质,中国人的民族性,就很难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昨天看到电视台播放中国的新年音乐会。在演奏的曲目之中,有一些中国的曲子,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交响曲,如电视片《大宅门》插曲。演奏的乐器中,也运用了中国传统的胡琴,琵琶。人们会说,这叫中西合璧。但是,细想起来,胡琴、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吗?或者进一步讲,是中原文化传统、汉民族传统的吗?肯定地讲,不是!胡琴,琵琶都是西域传来的,不是中国本土的。但是,它传进来有千百年的历史了,已经融合到中国文化之中了,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了。今天,我们学习几何,学习数学,也没有人在把这些东西当成一种西学来知识,已经成为了一些超越文化的知识。细细想起来,凡是器物,凡是技艺,虽然在一定时期其传播也会受到阻碍,但是用不多时,基本上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如同今天,没有人会拒绝手机、电视这些西方人发明的东西一样。但是,文化,一些核心的价值观,世界观,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人们的社会观念,政治观念,则很难改变。正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技艺可以是西方的,但是本质仍然是本土的。利玛窦把天主教带到中国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天主教的观念在当今的中国有多大的影响力?而西方的科学观念,学术观念又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呢?都很少!
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一百年了,这一百年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一百年来的社会进步有多少,政治进步有多少?事实上很让人悲哀。人们看到,中国又回到了历史的轮回之中,中国文化传统之中的很多丑陋观念还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而在当今的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与商品化的社会形态之中,中国固有的一些优良传统则被抛弃得没剩多少。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位知名教授讲:“在当下社会,完全按照《三字经》培养的孩子,90%会不适应社会”,也有网友讲:当今时代,比过去复杂千万倍。老实人吃亏,就是一个证明。这虽然可悲,却是事实。
前几天,借学习的机会,也到利玛窦的墓地做了拜谒。利玛窦葬于北京,实属不易,是利玛窦的一些朝中的朋友,一些有识之士力争的结果。如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自古来华洋人,“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者乎?毋论其他事,即译《几何原本》一书,便宜赐葬地矣。”万历帝准奏,首次赐给外国人墓地。在此后,一些知名的传教士,如汤若望,南怀仁,郞士宁等也都葬于此。此处成为一处外国传教士和中国入教人士的专有墓地。
但是,利玛窦和这些传教士身后的事,也很令人思考。他们的墓是两次被毁,两次复建。一次是闹拳匪义和团时期,整片墓地都被刨坟掘墓,损尸毁首。二次是文革时期,复建的墓碑再次被推倒,夷为平地。人们为什么就不能容忍一个为中华民族做出过这么大贡献的传教士呢?又是谁挑起了这种仇恨,借这种仇恨来攫取政治利益呢?西方的文化就那么可怕,它伤害了哪些人的利益呢?
一种文化的引进很难,难在于一种超水平的技艺;一种文化影响下的变革确实很难,难在于影响一些群体的利益。这一切也许需要几十年,也许需要几百年。利玛窦来中国已经四百年了,它把现代的一些观念带给了中国,而在中国,真正的现代社会的出现,还需要多少年?也许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