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2008年09月28日]
(2008-09-28 11:28:28)
标签:
生活本质模板模样名利追求杂谈 |
分类: 感悟 |
生活的模板
上课用的课件板式可能是太老旧了,标题格式总是平平的,一二三四五再加上ABCD,给人的感觉呆板单调。比较一下人家年轻人搞得,差距真是太大了。人家做的PPT说是花哨生动,一点不为过,又是动画,又是链接,标题也是花样百出的展示,层次分明,式样引人。
同事看了这些老旧的东西,也好心地提出,给一些新式样的、彩色和格式都很新颖模板,让换一换。对换模板,心里也认可,虽然可能麻烦一些,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过新的总比旧的好,对于提高讲课的效果会有一些好处。其实,课件的模样就是一个式样,是一个格式,对于讲什么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一套老旧的课件,如果内容安排好了,也可以很吸引人;一套鲜亮的模板吸引人,但是如果内容不好,也难于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从课件的模板想到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人的生活模样与人的生活内容,从本质上讲似乎也是此类关系。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今的生活,几十年前的人都不可理解(谁能想到手机?谁能想到电视直播太空出仓?谁能想象出克隆?),但是生活的本质,人的生与死,人们追求的名与利,人们的心理满足,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却没有变,几千年来都没有变。人还是人,人并没有因为有了电脑而把自己被完整的程序化了,人们的欲望也不会因为统计学的发展而数量化,可等分处理。人们没有按照某些所谓的导师们的预见,因为某些产品的充分供应而实现所谓的按需分配----充分了人们就抛弃了,或者不再追求了,让它缺少价值了;人们也不会因为某些东西是一种稀缺的东西而不去追求它----越是稀缺的东西,人们越要去追求,再没有价值,稀缺本身就成了价值。一句话,导师实在是一个无知的骗子,他们不了解人性,也忽悠了亿万百姓。
说人的生活模式与生活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地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是一大现实。在生活中,什么是模样,什么是内容,有很多时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人们总是在生活的式样与生活内容之中游荡着,也许模式本身就是本质,形式本身就有价值,也许生活本质抓不到,抓到的只能是模样。当稀缺本身能够成为价值的时候,模式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生活内容呢?模特是一个套服装的样子,但当模特成为明星,当模特成为一种很挣钱的职业,当模特就是一种让不少年轻人羡慕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一种生活的追求。如何区分,而又如何去界定我们的生活本质与追求呢?真说不清楚了。
生活在大都市之中的人,感觉生活太忙碌,太繁杂,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各种污染,声音,空气,水,吃的东西,甚至心灵。认为这不是生活的本质,希望能够有一个安静,一个平和,一个洁净的环境。这种生活模板让人们厌恶了。
而生活在偏远山区的人,他们感觉生活太乏味、清贫,没有色彩,没有新奇,没有一切能够让人心动的东西。也感觉生活模板让他们厌烦了。他们想到城里生活。
闲在的人,或者是生活于没有竞争压力环境之中的人,总是羡慕那些光亮鲜活于各种位置上的名人、有权势的人。希望自己或者周边的人能够像名人一样,争着出人头地,上个电视,上个报纸。感觉这样的人才是活着,活着才有味道。
而处于种种矛盾之中,处于种种压力和争斗之中,被种种难题所困扰的人,他们也许不愿意失去成为名人的机会,但同时也像城里人羡慕乡村生活一样,羡慕一般人的平静生活。
今天有电视,有网络,这种媒体每天都在向人们传播着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生活模板。太纷乱,太花哨,不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眼睛已经乱花,不知自己的所在。年轻人不知道,老人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应该存在于的什么样的模板,而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追求的生活。
记得前两年,早上上班的时候,经常能够看到一个蓬头垢面脏兮兮的,在中秋时节就已经穿上了绿军大衣的乞丐,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经常会躺在路边的石阶上,背着风晒太阳。(奥运年,这些人似乎都不见了。)由此,想起了古希腊的第欧根尼:也许他也在享受生活,认真地体会和感受着他那一分自在。尽管他的享受并不是我所追求的,但是,我不能否认他在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