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丁俊辉该不该上大学?
关于丁俊辉上大学的新闻,在网上已经炒了一阵子了,前些天又看到一个体育主持人和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相声演员在电视上一起谈论这件事。可见这件事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值得关注的一件事儿。
这里首先澄清一个问题,讲的该不该并不是指丁俊辉有没有上大学这个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他愿意,谁也不能说他不该。而这个问题,只有他的家人或者爱护他、能够影响他的人关注,外人对此没有太多兴趣。这里讲的该与不该,首先讲的是丁俊辉获得上大学的这个权利。他该不该有这个平常人需经十几年苦读,经过残酷的高考而获得的上大学的权利。从法律意义上讲,程序上的公正才存在根本的公正,他进入大学方式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不公平的,人们关注的是一个公平的问题。
说到中国的大学录取问题,在过程上可能是最为严格的了。有人称,在中国唯一能够让大多数人感到公平的事情,就算是高考了。每年高考结束,都会公布一条分数线,用这条分数线,把能够获得上大学权利的人和不能获得上大学权利的人划分开了。人们就认可了这条线的公平。而如果绕过这条线,人们必定会认为是不公平的。所以,许多人对于丁俊辉上大学这件事所表现出的怨气、不满,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讲,教育是有一个权利问题,但国家强调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这个权利是用法律来维护的。对于高等教育,这种选拔培养人才,进行学术研究的教育培养方式,是不是就必须用一个死硬的方式去选拔呢?谁该上大学,谁不该上大学,通过简单的一个分数线来划分,就真正的公平吗?大学应该培养的是需要掌握更多知识,有前途的人才,大学也进行学术研究,培养能够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才。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教育方式追求的是这个目标吗?达到了这个目的了吗?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追求分数追求答题技巧的应考方式,这种应试教育的方式,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坚持。应该说,这种教育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对人才的摧残,对学术发展的危害,对中国长远发展的恶劣影响已经让人们深恶痛绝。所以就培养人才这个目标来讲,我们现存的高考方式并算不上公平,至多是一种让大多数不得不认可的方式。为什么讲是大多数人呢?因为少数人能够拿出的理由,大多数人是拿不出来的,你也拿一个世界冠军来!你拿得出来吗?只有极少数人拿得出来,那么我们就认可这极少数人的进入方式又有什么呢?从这个意义上讲,丁俊辉上大学,人们用不着有那么多的怨言,也用不着那么激动。
有人讲,就是从培养人才角度讲,丁俊辉只上过几年小学,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他上大学,他能够学得出来吗?这不是浪费教育资源嘛!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丁俊辉该不该上大学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而这也许是丁俊辉该不该上大学而引出的,更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权利是权利,学术是学术,这完全是两类不同的问题。丁俊辉的父亲讲:丁俊辉球打得好,想必学习也会跟得上。这只能是一个假设,谁都知道体育运动与学术活动根本就是两回事。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丁俊辉进得了学校,能够不能够完成学业完全是一个未知数。不过不管中国大学的传统来讲,还是从以前的一些案例来讲,明星进大学,似乎还没有听说谁没有毕业。所以说,真正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的是:允许他进得大学,还基本上能够保证他毕业。这种方式不仅漠视了大多数人的权利,关键还把大学那种神圣的学术味道整个都玷污了。
西方人把学术问题看得很严肃,特别是有一些学术传统的大学,完不成学业,你就拿不到文凭。比尔.盖茨是全球第一富人,其技术创造力也令千百万人信服,但是他没有完成哈佛大学的学业,至今也没有拿到大学文凭。尽管你是全球最富的人,尽管你在技术上、商业上是一个奇才,你不完成我规定的学业,我就不给你文凭,哈佛大学就敢,也能够坚持这一点。我们哪所大学能够坚持这一点呢?我们严格的学术标准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上大学是一个待遇,是一种福利,那么你既然把这种权利奖励给了某些人,你就自然地把毕业文凭同样奖励给他。如果上大学培养讲的是知识掌握学术研究,那么你就按照大学的学术要求去严格掌握。我们很大学似乎是把上大学的权利当成一种待遇,给了一些特别人物,包括明星,可能也包括一些被认可的人。而大学一旦成为一种贴金的机构,一旦成为一种包装的机构,大学的学术性,或者直接讲学术的严肃性就自然地都被抛到一边去了。大学还能称其为大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