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婚姻里的假性互惠

(2008-01-22 09:49:02)
标签:

情感

分类: 婚恋专家心理咨询
 专家:

  你好!有个问题我一直到现在还不清楚,我20047月和她闪电结婚,20077月又离婚了。我们有个儿子现在1岁半,在这3年里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丈夫,每天晚上下班都是我做饭,大部分时候都是我洗衣服(当然是洗衣机)。我不是一个很懂得浪漫的人,但是我每次出差回来都会带礼品给她,过节都会送花送礼品,有空都会陪她逛街,本人身体也正常。但是自从076月份我做生意亏了20多万后她就开始跟我吵架,几乎每天都是……

  我很不理解我到底做错什么了,做生意亏了也不是我想的啊,是不是夫妻真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那还有什么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呢,很迷茫,现在是一片灰暗啊!如果不是有个儿子,以及还有没尽完的孝的话我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专家能告诉我为什么吗?还是真像朋友说的是我对她太好了呢?

  我已经不需要安慰了,其实我想知道的就是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碰到一起两情相悦式的一见钟情?还有根据你的见解,我所做的一切是不是都是一相情愿?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极限的,难道夫妻之间就一定要有一方的忍耐要去超越极限吗?我不明白为什么短短的15天发生的事会造成这样大的变故?到底是什么问题?我总觉得真有问题的话应该都不是我的问题和原因,你可能觉得我说得很片面,但是的确就是这样的,我怎么理解“家庭生活”就怎么做了。

  麻烦你了,谢谢!
                                                                                                                             小刚
小刚:
                        

  你好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虽然你的“一见钟情”以失败告终,但一定也有相守到老的一见钟情,问题在于钟情的两个主角如何互动地去维护彼此的感情。你所做的一切是否一厢情愿,要看当时对方是如何回应你、如何看待你的付出,感情不是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维系下去,而是两个人都用心去灌溉。如果你的前妻完全无视你的付出,始终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那婚姻失败是必然结果;但有一个问题你需要考虑的是:也许对方的付出方式与你不同,所以你没有感受到。这在情感问题中是很常见的一个被称做“假性互惠”的现象,即:双方都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为对方付出,但不幸的是,实际上这种付出并不是对方真正的需要,从而对方不仅领受不到,反而心生怨怒。

  正是由于“假性互惠”现象的存在,所以情感双方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顺畅的沟通会让彼此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在你的婚姻中,你们做到这一点了么?你的付出是对方真正需要的么?你把自己的感受用正确的方式反馈给对方过么?是否对方的确也在维护你们的婚姻,却因为你们的频率不同,你感受不到?

  任何事情都有极限,但每个人为自己制定的底线却有很大的差异。此外,夫妻关系并不强调忍耐,而是强调磨合,并且在磨合中沟通,用争吵的方式也好、用理性家六的方式也好,先争吵再交流也好,磨合沟通的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双方有明确一致的目标,即让彼此的感情朝更完满的方向调整。双方都懂得在情绪发泄过后把那目标拉回来,继续朝那目标共同前进,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觉得你们婚姻失败是因为短短15天之内发生的变故,我想告诉你的:是除非你妻子并不真正爱你,所以你一负债她马上离开,否则这次的变故只是一个导火索,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3年婚姻生活中点滴矛盾的积累。

  你在来信最后说“我总觉得真有问题的话应该都不是我的问题和原因,你可能觉得我说得很片面,但是的确就是这样的,我怎么理解‘家庭生活’就怎么做了。”这里涉及的依然是“假性互惠”的问题,你理解的家庭生活就是对方理解的吗?你有没有和对方沟通一下她理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生活的进程里,我们每个人都要避免“过于主观”,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任何想法都是正确的,脱出小我的局限,用客观、接纳、思考的态度去生活,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以及思维方式才会越来越公正全面。
                                                                                                                       绝对100婚恋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