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来往书信写得非常趣稚,小波好多次对银河说:我怎么会觉得你要的太多呢?你要就是你给呀!——我想,他是最懂得索取和付出的辨证关系的人。
我是一个不会索取的人,大概是因为我爸妈都太含蓄的缘故?春节打电话回去告诉妈妈不回家了,妈妈在电话里镇定地说:“要是你真觉得太累,那就随你吧。”可随后姐姐就发来短信:“你还是回来吧,妈妈放下电话就伤心得哭了。”而我,我其实更希望妈妈在电话里狠狠骂我一通,然后斩钉截铁地命令我说:“回也得回,不回也得回,没得商量!”妈妈的“随你吧”会让我觉得她不够爱我不够想我。不过小兔姐姐的短信让我明白,妈妈是不想让我感到她的要求成为我的压力和负担,她宁愿一个人伤心,也不愿意要求我什么。
是这样的,对最亲爱的人,我们羞于说出我们的想念和爱;我们也难以启齿更多的要求,要求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更多爱的证明。有时候,是因为我们既幼稚且矜持地认为:TA理所应当知道我要什么,不用我开口TA就应该做到位呀!如果开口去要,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有时候,是因为我们太为对方着想,惟恐我们的爱会成为对方的负担。对最亲爱的人,怎么舍得去让TA为难让TA负重?
可是,我到现今才明白,要求和索取其实也是爱的表现和形式。从来不要求什么不索取什么,在爱你的人看来,一定是因为不在乎吧?因为不在乎,所以不会生气不会伤心不会在意对方是不是对自己足够好。
王小波说:要即是给——真是聪明人语。我们,真应该学会适时适当的索取,对我们亲爱的人,要一个更温暖的拥抱,要TA更在乎自己更关心自己更爱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