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人爱的康康外婆

标签:
母亲节妈妈吹捧 |
分类: 杂的文 |

写在前面:此文是青岛以琳方静老师母亲节约稿,让写写康康外婆。于是,有了这篇吹捧外婆的文章。
感谢方老师约稿催稿。
人见人爱的外婆
“青岛以琳方老师让我写一篇文章,吹捧你。”某天,我坏笑着对外婆说。
“吹捧我干啥子。”外婆笑咪咪地:“你写你各人(自己)嘛,你带康康这么辛苦,康康进步这么大。”
看看,这八十岁的老人,说话多么有水平。
我们时常跟外婆开玩笑。比方说她说了精彩的话,我们就笑着说:“耶,不得了呀,这样有水平的话都能说出来。”她听了就故意克制却又克制不住高兴和小得意,抿嘴笑一笑。她这样笑的时候很多,除了精彩的话,还有精彩的事情。
比如说康康就经常表扬外婆,康康表扬外婆最多的就是外婆做的饭菜好吃合他的胃口。外婆几乎是为他量身打造私人定制,能不好吃么?粉蒸肉、酸菜豆瓣苕粉、萝卜炖羊排、红烧肉沫茄子、酸菜鱼、干豇豆玉米炖排骨、泡姜泡辣椒炒肚子、西芹拌木耳,自己磨豆腐做小葱拌豆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
反正每天康康上学出门的时候,都会对外婆细细交待:外婆今天我想吃回锅肉;外婆今天我想吃鱼香肉丝;外婆今天我想吃……然后还要来一句:外婆祝我上学高兴。
外婆和康康逛北京
外婆除了给外孙做好吃的,还负责外孙衣服的缝缝补补。买回来的新衣服,康康一定是第一时间交到外婆手上,把针线盒端出来,让外婆拆商标,他忍受不了衣服上的各种商标。不管多么难拆的商标外婆都能够拆得好好的从不把衣服拆坏(我拆准坏)。衣服裤子破了,必须马上缝补好,外婆一针一线补得漂漂亮亮的,康康十分满意。
自己做的麦芽粑粑(从用麦子发芽晾晒磨面到发面蒸,工艺之复杂可以上《舌尖》,我曾经写过一篇《重庆小吃---麦芽粑粑》,被新浪博客推到首页创下近两万的点击率);
自己包的粽子(粽子煮好了一个都不散个个有型有款漂亮极了),自己用糯米磨的汤圆,自己蒸的馒头,自己做的醪糟(外婆的醪糟汤圆哪里是眉州小吃的醪糟汤圆可以比的);
自己做的豆瓣酱(甩出郫县豆瓣好几条街),自己做的香肠、腊肉,自己做的四川泡菜(我们家十几个泡菜坛子,外婆泡的酸菜做的酸菜鱼是“肖府”私房保留菜)……
外婆除了给外孙做好吃的,还负责外孙衣服的缝缝补补。买回来的新衣服,康康一定是第一时间交到外婆手上,把针线盒端出来,让外婆拆商标,他忍受不了衣服上的各种商标。不管多么难拆的商标外婆都能够拆得好好的从不把衣服拆坏(我拆准坏)。衣服裤子破了,必须马上缝补好,外婆一针一线补得漂漂亮亮的,康康十分满意。得到表扬,外婆是这样说的:“感谢你们给我做了白内障手术,要不然哪里还看得到穿针哟。”
她时常会说些老话,比如:前半夜想各人(自己),后半夜想别人。
勤劳善良智慧的外婆
有一天,康康的同学冲冲的妈妈对我说,看到我微信发外婆,也见过外婆,说外婆总是那么正能量,说能不能找时间让冲冲外婆跟康康外婆一起玩,让康康外婆影响一下冲冲外婆,积极点不要那么悲观,我笑呵呵地满口答应。回家我转述给外婆听,外婆又不好意思地笑了,很谦虚地说都是我吹嘘的。
有时候,我真的忍不住要吹嘘她。比如说有一次在谈到自闭症孩子的教育,康康的教育问题的时候,我对郭德华博士说,我们家最大的教育家是外婆。外婆没有学过特殊教育,更不懂什么ABA,至于包容接纳这样高大上的词她都不会说,她做的比会说这些理论的人要好得多。
比方说我们都知道甄老师的社会性教育,要在生活中教。外婆从来不说,但做事的时候总是带着康康,经常看到婆孙俩在厨房,康康帮外婆摘菜,外婆让康康帮忙拿这拿那,两人合作十分愉快。偶尔还能听到康康纠正外婆的普通话,比如说外婆说海椒,康康就会说外婆你说错了不是海椒是辣椒;外婆是水烧涨了,康康会纠正外婆不是水涨了是水开了……
最经典的一件事情是几年前我去台湾出差,康康在家拆坏了几个水笼头喷头(那段时间他迷恋水笼头,说自己是水管工),爸爸用尽各种办法(忽略转移表扬劝阻威吓)都无法阻止,当拆到我的卫生间喷头时,外婆追上楼轻轻抱住康康,轻言细语说拆坏了妈妈回来就没得洗的了,结果康康二话没说,把工具收了起来。他服外婆。
事后我们表扬外婆替我们节省了至少两千大洋。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外婆是轻轻抱住的康康,如果外婆重重地抱他,想用力量控制他,康康要反抗还不是轻易而举的事么?听ABA课的时候老师就说过,你用多大的力他就会有多大的反作用力。外婆没有学过ABA,四两拨千斤,大道至简,她都明白。
一直在吹嘘外婆。其实外婆也没这么好啦,比方说她天天追抗战剧,吃饭的时候都不坐在餐桌边好好吃饭,而是端着饭碗坐到客厅沙发上边吃边看,我们把菜拔到盘子里给她送过去,她就会很不好意思地说:“马上就完了,这集太精彩了,这个是坏人都没看出来……”当然,说话的时候眼睛是盯着电视机屏幕的。至于电视剧马上就完了,是真的,只是这个剧完了下一部又开始了,她继续这样追着,永远都有精彩的在等着她。
后来,电视机坏了,估计是机顶盒有问题信号总不稳定,严重影响到她追剧。没剧可追她有点失落。大外孙儿蒙蒙很及时雨地送她一个IPAD,结果她抱着IPAD继续天天追。有一天我回家看到她把IPAD支在餐桌上,旁边放着菜板、菜刀、豆腐和蔬菜,一边追着剧一边切菜。我故意说她不务正业,她很不好意思地说:“两不耽搁。”
追剧之前,外婆还迷恋微信。自打一年前换了智能手机,学会微信之后,天天举着手机在家庭群姐妹群发语音,后来不光混家庭群,还混她的“钟氏大家群”,跟晚辈们聊天,聊得高兴时让我们帮她发红包。
爱臭美的外婆
不务正业的外婆还特别喜欢臭美。即使是去小区外面的菜市场买菜,她也要换衣服,穿得干净整齐才出门。如果说要参加个什么聚会逛个商场啥的,就更隆重了。有一次带她参加我们自闭症家庭的聚会,她换了漂亮的衣服出来问我,这衣服和裤子搭得怎么样。我故意说,哎呀,就是自闭症的聚会,随便穿什么都行,她笑嘻嘻地说,不能给你们丢脸哟。看,人家多会说话。
外婆美美哒
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一个很老的老人家,外婆就会问:“你们看,我是不是比她还老。”我们就会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你比她年轻多了漂亮多了,”然后她咧嘴一笑,说:“是不是哦。”有时候,我们也会故意逗她,说:“嗯,差不多,你比她还老一点点。”然后她就跟我们一起哈哈大笑。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外婆的一个段子,几年前的事了,有一天她从菜市场回来,说买菜的时候,人家问她是不是教授,解放后她上了几年夜校,小学都没毕业,她为自己像教授偷偷高兴了好久,以至于那一段时间,我们都喊她钟教授。
钟教授读报(摄影:纪华)
钟教授很爱学习。有两年,我们给她订了北京晚报,她天天看报,经常拿着报纸问我们哪个字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她也问康康,康康认字多,好不容易当回老师,总是耐心地告诉外婆,至于发音不标准外婆也听不出来,听出来也不要紧,外婆讲四川话婆孙两个半斤八两正好。这两年没有再订报纸,她就每天晚上睡觉前听收音机,社会新闻国家大事,她都从收音机里知道了,还能够与时俱进地发表评论。
去年国庆外婆跟着我们自驾5000公里,去了长白山吉林珲春中朝边境。回来后她给她的老朋友打电话:“上了长白山,看到天池了。几千公里哟,硬是头都没晕一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平时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以为人家服侍你好么,要自己能做才是福。”外婆简直就是自强不息的典范嘛。
外婆走的那天,康康上钢琴课的时候哭了,哭得很伤心。说很想念外婆,很委屈。我问他外婆走了是什么心情,他说很纠缠,说完觉得不对,又说很纠结。尽管表达得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但想念外婆的心是最真诚的。外婆回重庆的第二天,康康说:“我想外婆明天就回来!”每天给外婆打电话,告诉外婆去哪里吃饭了,去哪里玩了,在学校做什么了,当然,重点是希望外婆快点回来。有一天,我听到康康在电话里说:“拥抱一下,亲一下外婆还是可以的。”然后,他对着电话亲了一下。
亲亲外婆(摄影: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