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康康妈妈
康康妈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5,76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那些强迫的症状

(2013-10-11 14:48:56)
标签:

自闭症

强迫

纠缠

杂谈

分类: 中学生

昨天晚上都十一点了,听到康康在床上喊:“妈妈,我的书包是在双安商场买的。地铁四号线哪个口出?”“爸爸,这个字是什么字?”他已经从床上爬起来举着药棉签袋子出来,指着上面的字问(晚上自己给摔伤的地方抹药)。爸爸赶紧跑去解疑答惑。

这段时间,康康的强迫症状越来越明显,每一件他在意的事情,必钻牛角尖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前面举的两个例子还不完全具代表性。这个阶段,他迷上查地图,地铁,同时在学习时间的计算,但凡一件事情,都要跟地图地铁路线时间搭上关系,比如讲故事,讲到小公主,他联想起以前去儿童剧院看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然后就开始回忆儿童剧院怎么走,地铁如何转车到哪站哪个口出,什么时候去的几点去的几点回的到家是几点钟一共几个小时,跟谁去的,在哪吃的饭吃的什么东西什么口味的,还必须要我一一确认认可。每天不是一件两件这样的事而是无数件,我再好的耐心也不能保证随时都笑脸迎合他,更何况通常是在学习或者做事情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一旦陷进去拽都拽不回来。一天下来,精疲力竭,以至于早晨起床前无比沮丧,对康爸说,纠缠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历数近期强迫的事件,记录在此。其中部份有所缓解或者有较大缓解。没有分类,随意记录。

 

◆ 一件事情想不起来非要想起来,实在没办法就编个答案应付他。

◆ 突然想起某个人,一定要想起对方的家人姓啥名谁,有的不知道我只好编。我曾经编过越越哥哥的爸爸名字叫老关,劲儿哥哥的妈妈叫李翠花。

◆ 见到某个刚认识的小朋友,除了问小朋友的姓名,一定要问小朋友爸爸和妈妈和姓名。还好,没有问小朋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姓甚名谁。小学时他曾经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了几乎全班同学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婶婶的名字。我曾经拍照留存。

◆ 想起以前去哪个地方了,一定要回忆那天是在哪里吃的饭吃的什么菜跟谁吃的,几点去的那个地方,几点回家的,坐的什么车,地铁几号线,从哪个口出的。

◆ 什么东西找不到了一定要找到。

◆ 零食的包装袋打开,一定要吃完,实在吃不完也要倒出来;想把所有包装袋都打开。这是几个月前的症状,现在基本缓解。

◆ 吃饭的时候,即使很撑了,也要把碗里的吃完,哪怕吃完了想吐。

◆ 重要的东西坏了一定要马上修好,比如IPAD,中秋节在外作客时坏了,左弄右弄弄不好,他发脾气举起IPAD把亲友家的木桌子磕出好几个印。

◆ 他重要的几件东西牙膏洗面奶纯牛奶没有了,一定要当天买,后来的变通是可以第二天再买;创可贴则是差不多还有十来张的时候就必须补给上。

◆ 袜子内衣一定要当天晚上洗,现在更是外婆和我们的都必须当天洗,如果他放学回家发现没有洗,定会偷偷摸摸帮我们洗了晾好。前几天曾半夜起来偷偷洗外婆的袜子,外婆心疼外孙,现在每晚必将袜子洗净才睡。

◆ 汽车没油了一定要立即加油;汽车脏了要马上洗车;现在这两件都有很大改善。

◆ 听到某个字不会写一定要马上知道怎么写。

◆ 看到两句熟悉的唐诗,一定要想起另外几句是什么,马上查书查百度,必须得到结果。

◆ 未来几天做什么中午晚上在哪吃饭一定要确定,后来慢慢介入变化有所缓解。

◆ 如果未来几天有活动不小心让他提前知道了,他一定要确定路怎么走,地铁几号线哪个口出,活动是几点到几点,我们到哪吃饭,吃什么,活动完了做什么。

关于结构化生活,这点上我的体会是:自闭症孩子对结构化的要求很高,但是,如果过份结构化,就会形成刻板。因此,一直尝试在结构化中介入变化,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大的生活安排结构化,但生活中一定会有变化。

◆ 无论去哪里出门一定要带指甲刀,指甲永远是剪得秃秃的不留一丁点儿长度。

◆ 爸爸出差了,哪天回家几点出发几点到家一定要知道,因为爸爸总定不下来他曾经很痛苦,后来慢慢接受“不确定”、“大概”、“可能”。

◆ 每天必须确定爸爸中午晚上是否回家吃饭,不回家吃饭则一定要知道爸爸今天将在哪家饭馆吃饭,吃什么菜,什么主食,什么汤,多少钱,跟谁吃。现在开始慢慢接受不马上知道,等晚上再问爸爸。

 

对于他不能接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可能这样可能那样,正在通过讲故事、打他自己的比方举他熟悉的例子来讲。比如昨天晚上他就非要知道第二天爸爸中午在哪吃饭吃什么菜喝什么汤跟谁一起吃,我们就问他第二天中午学校食堂吃什么菜,他说不知道,然后回答完自己就笑了,说爸爸中午吃什么不知道不一定。

 

根据前辈老家长指导,对这些不影响别人生活对他自己的安全没有影响的强迫纠缠,先接受,平静地等待他度过这个时期,千万不能跟他较劲,否则会物极必反,后果很可怕。前辈家长告知,她当年不明白这个道理跟孩子死磕,结果现在还在为当时的无知造成的后果受罪,想各种办法修复。因此,尽管沮丧,还得打起精神,假装平静温柔,迎接那没完没了的无数强迫纠缠。。。

 

 

相关阅读: 《说一说康康的强迫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