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小案例:康康学网球

标签:
aba网球自闭症杂谈 |
分类: 教育训练 |
以前如果有人对我说让康康学打网球,我一定会当他是开玩笑一笑置之,就在前些日子哥哥告诉我有一位教练想义务教康打网球时,我还是没把这事往心里去。直到两周前哥哥说这位教练想约我聊聊,我仍然心存疑惑,康康打网球,可能吗?
六月十二号端午节那天,康康开始正式学网球。我正参加ABA培训他爸爸陪着去的,面对我的无数问题,爸爸很简短地给予了回答:康康可以,不错,教练说超出他的想象。至于怎么个可以,他没说,也可能是说不清楚。
昨天,第二节课,我亲自陪。课后,教练跟我聊了聊。他说他以前把康康想低了,康康的基本素质和身体素质都不错,球感好,尽管语言理解不好(他发现用很多语言描述讲解时康就晕了,只能动作示范,我趁机告诉他,康康不是讲会的而是做会的),但模仿能力不错(基本上一示范就能明白,不能明白的再分解得细一点也就可以了),这两节课下来,康康学的进度跟普通人差不多,他对康打网球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总结:康康比普通人里面差一些的人要好一点。对康康,目标不能定得太低,可往高一层走。他还特别强调,康康有一种精神,就是想赢,想跟别人一样,这个精神让他很感动,也是他没有想到的。
对于教练说的,我听着,一方面感谢他给我信心,同时心里打着点折扣。之前跟教练沟通时我特别强调康康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都跟普通人不一样,言下之意是希望教练不要盲目乐观要有心理准备,没有相当的耐心是教不了他的。那天具体聊的内容不记得了,但教练说怎么教却记得清清楚楚,总结下来关健字就是:动机、兴趣、停留、放大、分解。这也是我最后同意康学的原因。教练肯定没学过ABA,但他教学的思路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全是ABA。就拿这节课来说,在教康康挥拍打球的动作时,他示范了完整的挥拍,康没会,他立即重新示范,把挥拍分解成两步,康还没有完全掌握,他又握着康的手教,还不会,他接着用了另外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让康抡着胳膊甩一圈,这个康康一下子就会了,然后,再将抡着胳膊甩一圈分解,到半圈高于肩膀时立即停止,中问还伴随着他编的音乐,音乐停,挥拍的手就停止,同时辅助以简单的语言,康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哼着音乐马上就做对了。挥拍会了,再做左手的动作,然后再加入击球。过程中无论哪个动作,做对之后,或者是半对的时候,教练都给予热烈的表扬和鼓励,教练的表扬当然不是“好棒耶”这类教条刻板的,而是“小伙子,不错!”“很好!”,握拳击掌,很man,很体育。下课后,教练看康康对球拍有兴趣,立即抓住时机教,拿着球拍告诉他球拍上有减振器,拍弦,拍弦是后装上去的,讲解球场的底线,边线,双打边线,单打边线, 什么是双打什么是单打等等。整个教学过程,教练用了ABA原理中的分解,将动作拆分,示范后的动作模仿,身体辅助,用音乐辅助记忆,正强化等等。一堂课学下来,康康兴趣浓厚,情绪高昂,下课后教练还兑现承诺,让康打一个最喜欢的高球,打到墙边的网上。不瞒大家说,在旁边我看得心下起伏不已,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教练?还懂ABA。
写到这里,特别想说,对于大龄孩子的家长来说,做ABA,一定不是像小孩子那样在桌面的多少个回合,而是要将ABA的原理原则内化成自己的,迁移到自然生活情景中去发挥和运用,千万不能教条刻板。柯淑惠老师在给我们辅导时也特别强调,小龄教学模式不适合套在大年龄孩子身上,但原理原则是一样的。
当然,我这个ABA入门级大师也没闲着,除了喊加油鼓掌正强化,还要时不时贡献点小智慧。比如康康不能等待,想起一个问题听到一个新词要立即得到答案比如什么意思伸手比划写出来等,事先定好规则,上课听教练的,有问题休息时再问,妈妈在旁边把问题都记录下来,保证解答,比如搭挡、撅屁股的撅怎么写什么意思等。有了规则才不致于被他牵着走,不致于整个课堂教学被他弄得零七八碎。还有,过程中如果他因为某件小事纠结上了但教练可能不明白,我会悄悄告诉教练然后想办法化解于无形中(当天便成功处理了一个康的小纠结)。关于等待的小技巧,是柯淑惠老师教我的,很好用。
其实,网球才刚刚学两节课,完全不值得在这里说,罗嗦讲述,一是应当下ABA的景,另外,也想为康康后面的学习进一步理清思路。
PS:
关于康的体能,教练说,看了一次康康在网球场跑步,基本上全速和匀速是一样的,跑步步伐重,协调性不够好,暴发力弱于耐力。对于跑步的问题,今天早晨晨练时跟道然哥哥说了,他特别留意了康的步伐,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他了,谁让他后面还有专门练跑步的体育达人呢?
其实,还应该交待一下教练的背景,他是专门教他女儿打网球的,8岁的女儿在北京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网球明星。他喜欢康康,就是想帮他。
感谢教练,康何其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