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小案例:妈妈我泡了十三袋咖啡
(2013-06-15 23:00:01)
标签:
精协seekaba案例学习 |
分类: 教育训练 |
端午学习周,周一到周五,参加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与美国展望教育中心(Seek Education,Inc)合作开展的“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师资(CNABA丙级)培训”,当然,我是混在里面旁听的。此次培训于我,意义重大。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ABA,彻底改变了以往对ABA的成见,明白了ABA的精髓所在。亲眼看到了两位BCBA讲师柯淑惠老师和郭淑芬老师现场实际操作的神奇效果,借用以琳张春华老师的评价:柯老师做ABA无可挑剔。再借用班长以琳方静老师的话:学,然后知不足,学了以后才知道我们有多么不足!
背景交待完了,切入正题,康康泡十三袋咖啡的事。
周三晚上,我们跟SEEK的简主席和柯老师郭老师吃饭,饭中,收到康康从二叔家发来的短信:“妈妈,我泡了十三袋咖啡。”看了短信,我没有立即回信,过了一会,回他:“康康,你今天在二叔家吃豆花好吃吗?”短信刚过去,就收到他的回信:“豆花好吃。我泡了十三袋咖啡。”我没再回他。过了一会,他又发来:“小孩子喝咖啡是不对的,不能喝咖啡,十八岁才能喝咖啡。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泡这么多咖啡了。”我还是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他直接把电话打过来了,告诉我他泡了十三袋咖啡。我没有回应咖啡,而是问他都谁在二叔家吃饭,都吃什么菜了,然后告诉他我们正在吃饭谈事,就挂了电话。挂完电话后,我把他的短信在饭桌上读给几位老师听,简单说明差不多大半年前曾经因为康康一次泡十几袋咖啡煽了他一耳光,结果这一耳光打出了强迫症,他好长一段时间一看见咖啡就要发狂地泡上十几袋,后来在家不这样了,出去在别的环境咖啡类的东西仍然是他的刺激物,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听了我的短信,柯老师只说了一句话:还是要奖励他好的行为。
回家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想回家后怎么应对他,肯定逃不掉。在家门口,先给康爸打了个电话,问他泡咖啡的事,特别嘱咐他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就行,别让康听到了负强化。结果他说他根本不知道这事。心里有数了。
他们终于回来了。我刚一打开门,立即很热情地说:“哇,康康你回来啦!”他一边进来一边很敷衍地回答:“我回来了!”然后就是:“妈妈,我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说完,眼睛看着我。从他的表情看,咖啡是一件大事,他要等结果。我假装没有听见,继续:“康康,你们今天晚上吃豆花,我也好想吃豆花,豆花好吃吗?”他一边脱鞋一边继续敷衍我:“好吃。我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我仍然不回应,问他晚上还吃了什么菜,他一一回答,回答完之后,马上又说:“我今天在二叔家泡了十三袋咖啡!”从表情和语气都可以感觉到他快要急了,知道如何再不回应,他肯定会急的,于是,很平静地“哦”了一声,趁他还没继续再说时,又发起了新话题,夸奖他今天第一次打网球很棒,问他第一次打网球感觉如何,爸爸也配合,说他打得很好,还拿出新球拍,让他在地板上比划。他比划了几下,抬头盯着我:“妈妈,我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我很平静地:“哦,知道了。”他没办法,在爸爸的指令下,继续挥着球拍做动作。挥完该上楼洗漱了,他又连说了两遍“我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结果,他爸爸受不了啦,过来对他说:“这无关紧要!”他好象吓了一跳,问我无关紧要是什么意思,告诉他就是不重要,没什么关系。他念叨着无关紧要一边上楼一边说“我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后来对康爸说,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一定不能用这种评判性的语言来回应他,实在转移不了,就简单平静不带任何感情地“哦”一声即可)。
洗完澡躺在床上,按惯例让我给他朗读,本想省略掉,担心他再说咖啡的事,但他很坚决要朗读,只好硬着头皮上。读的过程中,他提了一次,装着没听见继续朗读,他没再说,朗读完给他道晚安,心想谢天谢地他终于没再说咖啡了,结果背对着我眯眯瞪瞪快睡着了的这个家伙最后还是很不甘心地来了一句:“妈妈,聊一聊咖啡的事!”关门的时候他还挣扎着说“妈妈,我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我简直是逃也似地离开了他的房间。
他觉得多么不满意啊,今天泡了十三袋咖啡,妈妈竟然没有生气,没有教训他!他一晚上反复说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呢,结果没想到落了空。
第二天早晨,他没说咖啡的事。今天周六,他和爸爸去康纳洲,晚上爸爸悄悄告诉我,今天康康到康纳洲,只泡了一袋咖啡,一边泡一边说:“只能泡一袋咖啡。”晚上我回家,他只字未提今天在康纳洲泡咖啡的事,就在上周,他还在康纳洲泡了八袋奶茶。
这次应对,算是最成功的一次。首先,从心底里没把这件事当成大事,没生气;其次,忽略,平静地忽略,从表情到内心;第三,转移,实在躲不过时只简单平静不带任何评判地回应“哦”。从语言表情到态度,都没有强化他这件事。
如果再过两周,在有咖啡的环境中他都不再有这样的行为,那这个行为就算干预成功。
PS:周五听完SEEK老师的课,今天又听甄老师将ABA用于社会性教育的讲座,真是相得益彰,收获大大。科学的武装太重要了,继续好好学习,好好消化,好好应用。
关于ABA,关健字:
眼神(眼神是最重要的核心技能);
关系:教者跟孩子建立关系;
动机:启发孩子的动机,有了动机立即开展学习项目;
区别性强化:强化好行为,忽略不好的行为(我们平时基本上是强化不好的行为,对不好的行为关注过度)
时机:孩子一有好的行为立即奖励,时间精准到秒(桌面学习)
柯老师说,所有程序后面都有非常科学的原理原则支持,掌握了原理原则就知道如何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