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芝教授指导之六

标签:
自闭症指导张俊芝教育 |
分类: 教育训练 |
矫正发音
张老师来之前,问我康康喜欢什么,要给他带一份小礼物,希望借此机会教给康康社交礼仪。
康康知道张老师会给他带礼物,特别盼望。爸爸到地铁站接张老师时,我和姐姐带着他在家里收拾屋子,准备水果等。一边准备,一边对照台湾教材《社会适应》,学习如何接待客人。他兴趣浓厚。
张老师进屋时,他向张老师问好并接过礼物,忘记了后面该做什么。我和张老师的交流也从这里开始了。她说,先不要太急,接待客人对于康康来说,还没有形成技巧,一步一步地练习。
按照我们的提示,请张老师入座后他问张老师喝咖啡还是茶,当得知张老师想喝咖啡时,他便转身煮咖啡去了。看过我煮咖啡,加上他很有兴趣,之后我再稍加指点,他就会了。周五的时候给云驰妈妈和费外婆煮过一回,给客人煮咖啡这是第二次。
因为事先没跟张老师通气,她很惊讶,要求看康康煮咖啡。每步操作都很正常并且妥当。当康康端着香浓的咖啡请张老师喝时,张老师发自内心地夸奖康康,一如头天云驰妈妈和外婆夸他一样。我们喝咖啡时,康康把咖啡壶清洗干净收进柜子里,张老师再一次感慨,说看到康康的进步实在太高兴了。张老师问康康喝不喝,康康说他不能喝,张老师问他为什么,康康答:因为小孩喝咖啡会兴奋,睡不着觉,要长到十八岁才能喝。张老师提醒我,关于咖啡的知识,还应该把内容拓展得更深更广一些,教给康康。
另外,我告诉康康咖啡是乐维萨的,康康立即说:“我知道了,妈妈不教”【平时我们说教太多】。张老师提醒,交流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不要把康康弄成单纯的被教者,而应该是正常的积极参与者和谈话者,一定要平等和谐。
之后我们一起做饭。做饭是康康的长项。康康帮我削了红薯皮。我焖上红薯饭,跟张老师在饭厅聊天时,康康爸爸端着肉丝出来问我怎么炒鱼香肉丝。正准备讲,突然想起康康就会,何不给他机会。于是爸爸进厨房问康康。张老师跟了进去,康康告诉爸爸用料酒、盐、水淀粉把肉码一下,然后。。。他用的是外婆的做法,跟我的做法稍有出入,我忍不住插话。张老师小声提醒我,在康康会做的情况下,不要总去提醒他,干扰他,给他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机会,如果需要提醒,也要放在前面,切忌在事情进展中走一步提醒一回。
康康切豆腐干,我又提醒他不要切太厚。切的时候,有一块切得比较厚,康问是不是太厚。抓住这个机会,张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告诉他,有些事情,并不绝对,差不多就行。比如豆腐干厚一点薄一点都可以。
吃饭时,我们边吃边聊。喝着雪梨木瓜汤,康康说木瓜象南瓜一样,又甜又软。张老师非常高兴,说康能够抓住事物的相同特征进行比较,能够应景发起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我们把谈话继续拓展和深入。张老师说一定要培养他围绕一个话题聊天不跑题。
康康觉得汤太烫,从冰箱取出冰块放到汤里,爸爸提醒他少放一点。张老师说,其实在家里,适当放纵一下也是可以的,大人有时候还需要放纵自己呢。冰块多放一块少放一块问题都不大。还是那句话,尽量让他独立地做事情,不要事事处处过多干涉(我的理解:要提醒也放在平时,作为一个知识,比如告诉他冬天吃太凉的东西有哪些不好,结合到冰块冰淇淋等等来说)。另外,冰块都是康自己在安排做,吃完了他就做不用提醒。张老师说太好了,说明康康有一定的企划能力,这个能力要好好地帮他提升。
康康跟张老师站在一起时,康康说,张老师没有长高。确实,他现在跟张老师差不多一般高了。由此,张老师把人的生长发育特点,成年后就不再长高等知识都讲给康康听,并提醒我们一定要抓住康的兴趣点拓展知识,他知道得越清楚,认知事物也越清楚。【这点我一直在坚持做,但有时候做得不够深和广】
过程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细节,包括张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不一一细述(张老师对康的总结和建议将附在后面)。
下午3点,张老师临走时,我突然想起,康还有几个音(xin xi)没有突破。张老师立即巧妙地进入到矫正发音的环节(她从不生硬地把孩子拽过来训练)。她让康康把小台历拿过来,问他今天星期几(“星期”这两个音都是他的难点)。康不知是训练,愉快地翻开日历回答“星期六”。于是,张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告诉他舌头不要顶着牙齿,舌头放在下面,嘴巴放松,一会夸张地拍手,一会大声表扬,几个回合,康康竟然把这两个音基本发正确了。我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从欧阳老师夏天来北京我们就在做这个音的训练,一直没有效果,而今天却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康爸在旁边也很激动。姐姐在张老师的授意下,立即在纸上写下一组这个音的词:嘻嘻哈哈,嘻皮笑脸,细心,稀里哗啦,稀罕,喜欢,西瓜,吸骨髓,西湖,呼吸、西胡芦,西红柿、新奇,星期一等等,然后我们象游戏一样地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他非常高兴,越说越好。
以上是整个见面的基本情况。
今天早晨,送完康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张老师短信,要和我电话讨论康的事。回家后,我们通了一个小时的电话,下面是整理的电话记录。
电话记录:
非常高兴康康的进步,康康的进步,跟我们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宽松的人际环境密不可分。康康的情感发展很正常。从康康身上,可以看到,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是会持续进步的。同时,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定要抓住紧时间,抓住机会,把后劲跟上。
一、关于知识(认知)系统的搭建
客观世界的认知,生理认识(结合康康目前对人身体生理的关注),情感认知等等。一定要抓住机会及他的兴趣点,将知识由浅入深分阶段拓展。课本上的知识点和生活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比如咖啡的知识,当前的甲流等等。他可以不会复杂的数学,但一定要明白关乎生活的内容,围绕现实生活的衣食住行,人等内容。知道的越多,才能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够正常地参与谈话,成为普通人中的一员。【我的理解:自闭症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狭窄,并且普通孩子生而知之的事,他们却全部需要教而知之。由于生病,导致基本的自然常识(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人体等)社会知识(社会成员、社会场所、生活活动、生活常识等)这部份内容几乎空白,需要根据他各个阶段的认知理解,大量地拓展内容来教。只有大量积累知识,认知提高,思维能力提升,理解力才能提升】。
二、语言能力的提升。
1、 说话的清晰度
完全能够突破,现在比以前又有大进步。并且,他非常努力,努力想说得跟别人一样(康给张老师朗读了一篇课文,朗读过程中不断纠正自己没读好的音)。目前的问题是,过去教的痕迹很重,他太用力了,导致气息过重。现在需要大量带读,同时对个别难点音矫正(比如XI、ZH、CH、SH等音),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做,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很愉悦。建议每天做一篇朗读,由家长声情并茂地带读,一定要坚持。
2、 节奏韵律
掌握比较差,建议读一些熟悉的四字成语,两个字的词没有节奏。另外可以通过数数的方式训练,比如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注意重音轻音,抑扬顿措。
绕口令也要坚持练,同样以游戏的方式做。张老师认为我用的绕口令太复杂,要简单化,关健要训练他的嘴唇、舌头音位,流畅性的训练。
3、语言的技巧
难度大,一点一点来。比如如何插入别人的谈话(康不会正确地插入别人的谈话,比如我们谈得正投入,他过来猛地打断说自己的事,没有过渡语和礼貌语,比如抱歉打断一下,不好意思我问一下等等),设置情景在家演练。
3、 围绕一个话题持续谈话
不能够围绕一个话题持续谈话。一是他的思维问题,二是他知道的不够多,所以会跑题,只能说自己知道的那点东西。知识面越广,话题越多,越不容易自我中心化。所以大量拓展他的各方面知识,搭建他的知识系统非常重要。
三、思维理解力训练等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训练思维。从康康能够比较木瓜和南瓜,建议每天做猜谜语训练,一天一个。通过对事物特征的了解,再进行抽象概括,由此及彼训练他的概括和判断能力。
关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物的关系、客观事物间的关系,也要抓住机会,找教材或者自己编教材分步教。
另外,张老师特别强调,一定要让康康独立做事,不要总在过程中提醒他,切记!把提醒放在前面,形成知识和经验。
最后,张老师语重心长地嘱咐我,不要对大林责备求全(辩解一下,其实我没有,只是在过程中说他有许多不得当的方法,希望他能够提高一下而已,并没有责备)。她说,大林很伟大(她就用的这个词),把这个家弄得这么好,对我和康康这么好。要关心大林的身体,要珍惜。
PS:对张老师感谢的话还是要说的。快七十岁的老人,这么有激情,无私地帮助我们的孩子和家庭。她不让我们接送她,她家离我家至少50公里,来回一百公里,来回都是自己坐的公交再换乘地铁。
在这里,向亲爱的张老师道一声:感谢~
相关阅读: 《张俊芝教授指导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