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康的语言之十:社交中的语言问题一

(2009-11-03 10:58:03)
标签:

自闭症孩子

社交语言

障碍

教育

分类: 教育训练

眼下的康康,社交愿望很强,社交离不开语言,这让他的语言问题凸显,成为主要矛盾。

为更好地说明,举两个典型例子。

例子1:“你贵姓”

初次见面,一定要问人家贵姓。本来,初次见面问姓啥名谁很正常,但是他问得跟普通人不一样,不但要问姓什么,叫什么名字,还必须搞清楚名字怎么写,这才能结束。最重要的是,他分辨不出哪些人该问,问到什么程度,哪些人则根本就不该问。

周末到林大参加沙盘游戏,3个小组大约有10来个志愿者大学生,康康见到这些哥哥姐姐,很兴奋。顾不得玩最喜欢的沙盘,挨个问哥哥姐姐贵姓。正好熊宝宝小组的负责人姐姐正在跟我们谈事,他拿着纸和笔冲进来打断我们的谈话,问了姐姐贵姓,确认名字是如何写并把名字写在纸上才满意地出去(当时大家就笑着说下回让他做花名册)。类似的事件很多,比如家里来个修燃气灶的工人师傅,他也一定要把人家的名字问得明明白白,搞清楚怎么写才作罢。

这个现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很让我头疼。现在他十一二岁,人家勉强可以接受他这种方式,如果他十八岁、二十岁还这样,相信谁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怪异行为。

就康康的这个问题,那天在林大熊宝妈也看到了全过程。她说,康康问人家贵姓跟熊宝宝没完没了画卧室这一个主题的画是一样的刻板行为。认同她的结论,肯定是一个刻板行为,没跑,但这个刻板行为,似乎又与宝宝的刻板行为有着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他问人家贵姓,是不知道的才问,知道了就不再问了,如果是单纯刻板行为的话,那应该是知道了还没完没了地问;其次,他也不是逢人便问,是在一定的聚会场所,对于在接触范围内的不认识的人才问。应该说,这个刻板行为后面,似乎隐藏着一些积极的东西。

前些天又听了一堂甄老师的课,根据社会性教育思路,透过现象看本质,归根结底其实是他不理解他跟被问者的关系所致。不明白哪种关系的人需要知道姓,哪种关系需要知道名,哪种关系则根本什么都不需要知道,这是他的社会认知问题。就是说,他的认知还没有发展到足可以辨别他跟别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这样做对别人和自己意味着什么。

从表面看,是语言的问题,实际还是社会性的核心障碍。

既然是核心障碍,相当长时间是不可能解决的。即使这一次我告诉他哪些该问哪些不该问,即使他记住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还是不会迁移和泛化,下一次还会照旧。前些天在跟熊宝妈聊这个问题时,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操作建议,要求康康在问之前,先征得妈妈的同意,妈妈说可以问才问,让妈妈帮他把关。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

期待大家支招。

 

相关阅读:  《康的语言之九:突破花的发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