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冬天读萧红

(2008-12-03 22:28:05)
标签:

萧红

《呼兰河传》

文化

分类: 杂的文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着,那是自古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太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
至于那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准确地说,是看了这段文字才想到读萧红,首选当然是《呼兰河传》。这本书一直躺在书柜里,从夏天到冬天。尽管这个冬天其实不算太冷,却因着一些变化,萧萧瑟瑟。这样的心境下读萧红,很贴切。

萧红,奇异女子,短短31年人生,两次婚姻(萧军和端木蕻良),多舛命运。她跟萧军在一起时,肚子里怀着那个负心男人的孩子;她和端木结婚时,却怀着萧军的孩子,这种割裂状态折磨着她。一生颠沛流离,令人唏嘘扼腕。

评论家说她是极具“天籁感”的作家,所以才能够从世俗的热闹中看到人生的悲凉。她的文字没有雕饰,却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喜欢极了那些白描一样的话: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

“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象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透过萧红的文字,看到她的寂寞,以及寂寞后面她内心深处的无奈。因着无奈,她便冷冷地把这一切看透了去。所有浮华喧嚣,不过过眼云烟,百年之后,灰飞烟灭。如同前人所讲:无论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面对历史面对死亡,不过蝼蚁而已,人生,何必看得太重。

有二伯、团圆媳妇、冯歪嘴子,在萧红笔下,个个鲜活无比。看完最后一页合上书,冯歪嘴子打着梆子的声音,似乎还那么悠长地,回响着。。。。。。

 

转:

萧红自说自话似的,一个人讲着,并不顾有多少人听,有谁人在听,她是寂寞的,只有寂寞的人才会以这样的语调讲话。
你听她说:“漫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她那么平静的记录着,甚至有些冷漠,她并不刻意去追求笔法上的技巧,有时甚至像在记着流水帐,但正因为他的不饰雕琢,你反倒相信她讲的都是真的,正如人们会很相信帐本上的精确数据而非那些已经过加工过的。
夜读萧红,像看一部黑白片的电影,镜头不停地在镇上的不同人家不同角落里移动着,似乎是杂乱无章的,每一个镜头里你看不出确切的冷暖,透过萧红的瞳孔我们最初只看到了平静,有些漠然,有些无奈,有些寂寞,也有掩不住的恻隐,虽然渐渐地我们将读出爱与恨。
萧红是寂寞的,那寂寞从文字里透出来,她不止一次的问:“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她或许本是想通过这些文字减一些寂寞的,却不小心让寂寞流淌在了字里行间,只是不知道在有多少人能读懂一个六七十年前那个风雨如晦的社会里的清醒者的痛苦,有多少人理解一个心里充满爱却又无能为力的呼兰河女子的无奈,一个柔弱女子心上的坚强和心灵最深处的不堪一击的寂寞。
她什么都改变不了,甚至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对她而言,最有力的反倒不是心,也不是话语,而是她手中的笔,因为那支笔可以记叙着即将成为历史的乡间故事,而另一端一直延伸到未来。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地长大,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老了,老了也没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躺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在看这样的文字时,我也揣测着她当时的表情和心情,然而终不能够,那不是可以用简单的喜悦和悲伤、快乐和痛苦来形容的,萧红退到了文字背后,像躲在幕布背后,任舞台上各个角色热闹地表演着,她独自饮着寂寞和疼痛。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