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俊芝指导教育 |
分类: 教育训练 |
本来,请张俊芝老师到家里来的初衷,是针对康康重复语言问题的,但事实上,张老师给了我们全面指导,在康康重复语言的后面,是他的过度焦虑,他过度焦虑的后面,是我们方法和态度不得当。要治标,必须先治本。对康康的过度焦虑,找根源,捋清误区,找到应对和改善的办法。
专家跟我们的区别在于,他们总是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一、关于语言
关于语言,张老师只提醒了两点,注意他说话的节奏,通过打拍子或者用手点击等来帮忙他掌握好节奏。平时除了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还可以通过朗读课文训练。
针对语言问题说得比较少,因为发现他情绪焦虑、缺乏自信这方面的问题远大过语言问题。并且,重复提问大部份是由于焦虑引起的。
二、重新找回他的自信
这是今天的重点。事先,我跟张老师做了些交流,主要是陈述平时我们是如何做的(备注:康康平常的生活,基本没有自主的时候,包括吃饭学习玩耍,必须是听从姐姐和妈妈的,有许多规则限制,所以基本是他对我们言听计从,凡事都要请示,我们代他做一切决定)。
为便于张老师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没有刻意安排康做什么,一切在自然状态下,包括我们的态度表现,平时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中间正好康要在电脑上学英语,玩游戏。张老师把这个变成一个互动,康当老师,增加他的自信。在玩电脑的过程中,康多次起身问我,玩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要经得我同意才玩;或者是问简单的好玩还是难的好玩?其实,他只需要告诉我他玩哪个就行,而不是没完没了地请示。张老师说,家里一定要有他作主的事情,找到他会的强项,听他的。给他选择和作决定的机会。不能够完全没有主动权,完全受人支配。另外,张老师还提出,结构化要用上,用文字的东西表达,比如周末安排等,让他选择。
三、不能让他过度依赖妈妈
张老师看到,康对我过度依赖,凡事都要问我,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经得我的同意,有事没事就赖着我,包括那些没完没了的毫无意义的重复提问,主要是针对我。并且,妈妈的情绪必须保持到最好状态。我谈到每天下班一进家门,他就开始了他的没完没了重复问题轰炸。狂轰乱炸必须引发我情绪问题,我情绪不稳定他势必产生焦虑,一焦虑重复提问更是没完没了。原本我们以为这是因为孩子都恋妈妈,特别是他现在心理年龄比较小。
当张老师了解这个原因的时候,康康爸爸大胆地跟张老师交流,平时在家,针对康康的所有事情,我是绝对权威,大事小事都必须听我的,只有我说了才能算。即使是其他人带着康正在做什么事,我也经常有干预的时候。他说他是敢怒而不敢言,其他人更不用说了。张老师听了,指出,这就是问题所在,既然凡事都只有妈妈说了算,他自然会赖着妈妈。过度赖着妈妈,妈妈自然心情烦燥,恶性循环。我必须抽身出来,把一部份权利下放,让家庭其他成员同样成为他生活的一部份,要有分工,不能再是这样的局面【这样既可以让我更加放松,也让其他人感觉到自己的作用,更积极地参与到康康的教育中来】。说实话,平时我是身在其中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看来还需要跳出画面看画。同时,张老师也谈到,由于我在康的事情上,比家里任何人都更上心更敏感,更早发现问题也更容易焦虑,所以大家也一定要多理解我,体谅我。在具体操作细节上,张老师也给了许多建议。比如康问妈妈的时候,姐姐可以接过去,妈妈也可告诉他某些事情问姐姐就可以等等;如果其他人带着他方法不当或者做的事情需要有调整的时候,为不影响到康的情绪,可以悄悄地通过写字条的方式告知对方。
三、家庭成员对他的一致性
欣欣走了以后,康康天天念叨的是姐姐不回来,不想要姐姐回来,要晓丽姐姐。他非常担心欣欣姐姐再回来,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过后我们分析,欣欣在某些事情上,对他过份严厉。发展到后期,欣欣如果在楼上咳嗽一声,康即使是正在在楼下玩得兴致正高,也一定会紧张地跑上楼,喊姐姐姐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除了“妈妈不生气吗”,就是“姐姐不生气吗”。甚至连吃饭的时候,康几乎是吃一口饭,看姐姐一眼,即使不想吃的菜,含着眼泪不嚼也要硬吞下去。一顿饭,姐姐是威严地坐在旁边守着,照顾确实很周到,康连夹菜的机会都没有了。其实吃饭这个问题,平时我多次提醒欣欣,不要管他,放开让他自己吃。但很多东西是意识上的,形式只是一个表现形式而已,要改变很难。并且,我说得太多,还会失去和谐。建立威严不是不应该,但必须掌握度,如果发展到后来,变成大人觉得我就得有充分的威严和威信,失去了与孩子之间良好的关系,可能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在这里写这些,并不是说欣欣的不好,只是就事论事来分析,后期,确实是出了问题。康康越来越听话,越来越象一个任人摆布的木偶,没有自信胆怯退缩唯唯喏喏,同时焦虑越来越严重,由焦虑引发的其他问题也越来越多。我有很大的原因,但姐姐在方法上确实有欠妥当的地方。幸亏,没有让事态继续发展。
家庭成中的关系,除了夫妻间的关系,其他成员间的关系同样重要,特别是象我们家这种家庭成员复杂,人多,大家各有一套的时候,统一和一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我们的误区:引导不够;方法单一
当康康出现大量重复提问的时候,我们没有去深究他重复提问的根源在哪里,诱因是什么,而只是针对其一个提问希望单纯解决问题,方法过于简单并且略显粗暴,引导不够。在减少焦虑上,张老师说,学业压力带给他的焦虑不是那么简单,不容易解决,但首先,我们必须要减少由于人的原因带给他的焦虑。
“减少焦虑,拓展认知(话题),丰富内心。”这是张老师嘱咐我们的几点,这几点看似简单,后面的内容却并不简单。
附:一些具体的操作实例:
◆ 他担心妈妈生气,不能够总说不生气,模棱两可,要告诉他什么情况下生气,什么情况下不生气,把中间的关系讲给他听,讲明白。不能够简单回答生气或者不生气。不能被他牵制,无穷问,要把问题切回现实,切到现在。心平气和,解释性地。向正常化靠近,他有很多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思维要正常化,尽量把他当正常人。
◆ 说话的节奏,做事的节奏太快,没有停顿。家人配合做,比如妈妈正在跟别人讲话,他过来就拉着妈妈问,另外一个人告诉他,妈妈正在说话,等妈妈说完话再问。妈妈说完话,要主动问他有什么事。把他的思维停顿下来,等待,变得更从容,更正常化。一定不能够由着他,完全被他牵制。创设情景教。
◆ 向正常化发展,把他从妈妈身上引开,重复提问引开,回答有穷尽的时候,话题却可以无限。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说点别的好?你想说什么?妈妈想说这件事。你觉得呢?我觉得这样。。。用这样的话引开他的重复话题。
◆ 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张老师非常科学。比如康在玩到游戏升级切入另外一个画面的时候,对张老师问他的问题没有理会,我们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要求他回答张老师的提问。张老师告诉我们,这种时候不一定非要强求他回答,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那个画面,没有听到提问很正常,再说,他同时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可以忽略他。不是每一次的交流都必须对上号。(其实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也如此)。
◆ 平时发现不准确的表达,一定要纠正他,教会他正确的表达。
◆ 他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感觉自己不敢选择,提问的时候,可以反问他,让他自己做决定,给他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利。
◆ 注意教给他丰富的表达。一件事情有多种表达方式,不能够只停留在单一的表达上。在具体事例上,大量拓展,示范丰富的词汇。
相关阅读:
《张俊芝老师来家里现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