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闭症孩子上学 |
分类: 自闭事 |
【这是发表在公司报纸上的第三篇文章】
骑着三轮去上学
上学,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平常的事情,可对于特殊的孩子,上学,无异是一个梦。为实现这个梦,他们要克服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付出多少倍于普通孩子的努力。今天,我想说的是,我的儿子康康正在将这个梦变成现实。
2001年2月,康康在北医六院确诊为自闭症,从此踏上康复训练之路。从确诊到现在5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在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我不会忘记,这一路上帮助我们的善良的人们:孩子的老师、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可以说,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用爱换来的。
2003年12月,不到6岁的康康离开家离开亲爱的爸爸妈妈,到千里之外的青岛“以琳”接受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在那里,老师们给予他极大的关爱,两年过去了,他在理解、认知、表达、运动能力等方面,都取得非常大的进步,行为问题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今年春节,他终于结束青岛的学习训练回到北京,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在尽情地享受跟儿子团聚的幸福时,我们又开始了深深的忧虑,面临8岁的康康能不能够上学这个严峻的问题。尽管这几年他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可跟普通孩子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去正常学校上学,他在控制行为方面的问题,沟通上的困难,学业的压力,无论哪条都让我无法放下心来。从青岛回家后,他很爱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天晚上收拾书包,把书啊本啊笔啊放到书包里,对我说:“去学校,上学!”每次听他这么说,心里就特别难受,我不知道我有没有能力让他走进学校,圆他上学之梦。
我知道许多跟康康一样的孩子求学之路非常艰难,有的孩子因种种原因一学期换了好几所学校,有的孩子因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被劝退学,还有被学校赶出校门的,更多的是根本无学可上。当普通孩子的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哪所好学校、选择哪些课外辅导班而发发愁时,有许多特殊孩子的父母却在为孩子争取上学的权利而苦苦挣扎。那一段时间,我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上学!上学!
我们开始四处寻找学校,经历了婉言拒绝、不理不睬甚至嘲笑,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小学。当我和康康爸爸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找到史校长,向她详细谈了孩子的情况后,在她充满同情和理解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康康上学的希望。听了我们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史校长也无法确认孩子究竟能不能够上学,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自闭症的孩子,不知道他能不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听课不影响别人,不知道他能不能够跟得上学业,不知道他在学校会不会发生危险……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她和另外一名非常有经验的吴老师专门来到家里看康康。史校长和吴老师来我们家的前一天,我紧张得无法入睡,不停地设计让康康做什么,才能够给她们留下最好的印象。紧张的时刻终于来了,按照我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史校长和吴老师进屋的时候,我领着打扮得非常精神的康康向她们问好,然后让阿姨带着他进屋学习,这样可以避免他可能出现的不好行为。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中进展着。正当我们在客厅讨论着他上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康康不顾阿姨的阻拦,拿着日记本跑了出来,他要给校长读他刚写完的日记!这可不在我的安排中,我们都微微捏了一把汗。读完一遍,得到史校长的夸奖,又接着读了第二遍,由于他发音不很清楚,校长只听懂了一部份,他把日记本给校长看,校长夸他字写得好,这才满意地回到房间继续学习。
史校长学过儿童心理学,对特殊孩子的认识很充分,短短的时间便对康康有了大致的了解,认为这个孩子是可教的。康康认识许多字,会写日记和简单的算术,会做手工、画画,还会溜冰、骑车、玩电脑游戏,眼神中透着机灵,动作也很灵活;欠缺的是理解、交流和表达。看得出,史校长很喜欢他,愿意尽可能地帮助我们。她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仍然深深地记在我心里,她说: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哪怕这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为了更好地让康康适应学校新的环境,她破例同意了我们的请求:陪读。送走校长和吴老师,我瘫倒在沙发上半天没有起来。我知道,我们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在求学的路上,康康是幸运的。
2006年2月20号,我们全家象过节一样,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康康去学校报名,史校长将他安排到孙老师那班。孙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从事儿童教育20多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有所保留地向孙老师介绍了孩子的情况,之所以有所保留是担心如果把康康的情况说得太严重她一下子接受不了。要知道,一个班30多个孩子,她都要照顾到,再加上一个特殊孩子,肯定会有许多额外的问题。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每天早晨送康康去学校,总会提前一点到教室,跟孙老师聊一聊康康的情况,了解他在学校的表现,看看我们在家需要做些什么跟学校保持一致,尽可能地减少他带给学校的麻烦。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规则,我担心他无法适应,希望孙老师给他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多关注他的感受,让他尽快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和接纳,顺利渡过这个难关。孙老师是那么的理解和配合,给予康康许多细微的关照,时时向小朋友们传递着关爱康康的信息。当我知道康康站在讲台上拿着教棍领读完拼音,全班小朋友自发地给他鼓掌的时候,内心的感动无法言表。孩子们都知道班上的这个高个子同学肖靖康跟他们是不一样的,要主动跟他玩,不能嘲笑他,还要经常夸奖他。刚开始的时候, 45分钟的大课他有些不适应,在课堂上发出声音、起身离座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有发生,老师和同学们用理解和宽容来接纳他的这些差异,没有嘲笑、没有歧视,只有鼓励和帮助。慢慢地这些不好的行为在逐渐消退,现在基本上能够约束自己。为了逐步撤消他对阿姨的依赖,孙老师安排班长跟他坐在一起,让阿姨坐到后排,嘱咐班长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帮助康康,如果他上课开小差了注意力不集中了搞小动作了,班长都会及时地轻轻捅他一下以示提醒。交流沟通是他的核心障碍,孙老师发动全班小朋友跟他玩,课间休息的时候,总能够看到小朋友们拉着他的手做游戏,看到他们在操场上追逐的身影。每次去学校小朋友都会争着告诉我康康的表现。从开学到现在三个月的时间,他顺利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非常热爱他的学校和班级,喜欢他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全班37个小朋友他都能够叫上名字。
每天,当我看着儿子和阿姨骑着三轮车走在上学的路上,仿佛看到一幅美丽的图画,心中洋溢着巨大的幸福。我知道,上学对于康康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我们有信心走下去,因为在我们的身后,有这么多关心帮助我们的朋友,有理解、关爱、接纳他的集体。
祝康康在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里,每一年每一天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