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建议》里这样一段话大家应该不陌生了: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未来五年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应不得低于住房用地总量的70%。而此后公布的全国供地计划中,这一比例达到了77%。从数量上看,未来五年新建各类保障房将在3000万套左右,解决近亿人的住房问题。
罗列了一些文字和数据,我们从提出几个问题:
一、这个十二五建议是否就是为将来的住宅市场定了双轨制的调呢?
二、需要保障的对象是哪些?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少,门槛又是如何的呢?
三、商品房市场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价格走向如何?
四、普通工薪阶层的住房依靠什么?
我们逐点来试着分析一下:
一、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调控来看,十二五建议所指的内容即定位于住房的双轨制,一手暂时干预房价的过快上涨,一手解决保障问题,这个几无异意。
二、保障的群体有多少以及准入门槛是个很值得说的话题。就目前的情况看,保障房的保障对象一般为城镇低收入家庭,首先我来推算这个群体的数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低收入人群占城镇人口的13%,按13亿算,这个群体为7700万,按三口家庭算为2590万户(假设这些群体都没有解决住房问题),低于预计新建的3000万套。当然,随着城市化的稳步推进,这个数字几乎相对应。
三、受大量推出保障房的影响,商品房市场会有多大变化呢?最为关心的自然是价格。我认为假设未来五年各地政府真的能逐期实现规划的保障房建设任务,那么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自然会解除,又如果没有其他长期稳定的政策出台取代,那么商品房市场将迎来新的一个井喷期。理由放在第四点说。
四、普通工薪阶层彻底沦为夹心层,这个占人口比重最大的群体住房问题受到更加严重的考验。富、中、贫三个阶层的两头都解决了住房问题,被挤向市场的中层如何应对呢?现阶段,我们的房价是跟随着富人的资产增长脚步运行的,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房价就会将中低收入者抛的越远。自然地,我们也可以从规划中找到关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的文字,回顾十一五规划,这些内容已经被提及,事实的说,在现有分配体制下贫富差距有失控的迹象。而仅有的调控手段包括就如补贴,与这个阶层鲜有关系;税收调控,当前我们的个税大多就出自工薪阶层,再怎么调就是针对这个群体。另一方面,商品房用地仅占用地计划的30左右%如何去满足占人口60%的中产呢?因此,供求关系将出现极大的不对称,房价必然面临再次井喷,直至大多数人彻底无法承受。
房价大跌不得,其原因人所尽知,这是我们为前期的发展模式买单,稳定两头,牺牲中间或许成了唯一的选择,无可厚非。
因此,定调双轨制的同时也制造了新的不平衡,在没有稳定有力的政策取代调控之后必然引发商品房价格新的爆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