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看《论语》时感觉它并不是想象中的高不可及,《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两千五百多年前,由孔子的学生们用课堂笔记汇编成的《论语》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很多都是就事论事。
关于天地人之道,有几段经典的语录: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需要说话吗?他要告诉大家的是,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孔子就告诉学生们应该怎样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对后人产生巨大影响。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贡问老师:“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孔子在《论语》中不仅告诉我们应该安贫乐道,还告诉我们如何调整心态如何为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孔子说:“如果有那么个字,那就是“恕”字了。意思就是说,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
也就是说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的事,我怎么能原谅他呢?然后就在不断的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如果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的是一片海阔天空。
《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学生樊迟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说:“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就这么简单。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越读《论语》越感觉孔夫子是真正的圣人,是最有人格魅力的人。
您可以选择回到我的个人首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