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没有天分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校一线 |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事实,这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总是少数,精英也是少数,那其他人就没有天分,没有可能成为精英么?我们往往被最顶尖的人吸引,却忽略了顶尖人士下边的人,仿佛优秀人才只是那些塔尖的人,其实不然。一般来说,关注一个比赛,我们常常对冠军印象深刻,而鲜有关注亚军和季军。对于孩子的学习,过问起来,也多是关注是否是班上的前几名。
我们常常片面的理解“领导”,仿佛领导就是钱和权,其实不然,还有更本质的东西,我把更本质的东西叫做“影响力”——影响别人就是领导才能,而这个才能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掌握。
前段时间,通过看冯德全老师的文章,通过对早期教育的了解,我发现孩子并非没有天分,相反,他们的天分往往由于没有准备,没有开发而流失了,也正是由于此,才有了“人才的流产远甚于孕妇的流产”的感慨。按照冯老师早教理论开展的幼儿园有很多,我曾接触过河东区一幼、二幼的园长,从她们那里获知她们幼儿园的孩子,走出幼儿园时,每个孩子都很活波快乐、性格健全,同时多才多艺,很多孩子能认识不少的字和英文单词。这些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经过耐心的呵护培养却能成为闪烁的“明星”。
反过来,看看我们中学的孩子,出问题的比比皆是,真的是孩子没有能力么?不是没有能力,是我们让孩子的能力隐藏了,或者说,我们是不尽职的“医生”,我们给了孩子错误的诊断,谁说孩子失败了?!看看下边的例子:
乔丹上高一的时候曾从校篮球队被淘汰下来;
迪斯尼曾被一家报社解雇,理由是他“没有好点子”;
爱因斯坦到了4岁才会说话,7岁才识字;
按照贝多芬的音乐老师的观点:“贝多芬当作曲家前途渺茫”;
爱迪生小时候的老师说他奇笨无比,什么也学不会;
导弹和火箭专家沃纳·冯·布朗博士十几岁的时候数学考试不及格。
一位权威这样评价著名橄榄球教练文斯·隆巴迪:“他对橄榄球的知识一窍不通,缺乏动力。”
艾萨克·牛顿爵士毕业时在全班倒数第二,地理没及格。
孩子不是没有天分,而是我们是否有勇气和耐心等待孩子成长,父母期盼孩子成长如同农民期盼庄稼成长,可结果却不同:农民不会责怪庄稼幼苗长的慢,不会认为庄稼幼苗没有潜力,相反会思考自己有哪些地方没做到位,是不是没有浇水,是不是没有施肥;而家长教育孩子却不同于农民,总是责怪孩子,总是嫌孩子成长的慢,在家长急功近利的唠叨、“督促”中,孩子反而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更要命的是,家长很少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很少把教育当作一件需要长期准备的事儿来看待。孩子一出问题就大惊小怪,仿佛天要塌地要陷,而父母的各种忧虑也加剧了孩子的不安。
说实话,孩子不是没有天分,作为父母是否做足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