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幸福行----海南我们来了(七)

标签:
旅游海南三亚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郑富军 |
分类: 幸福生活 |
2月3日下午我们来到海南的著名风景区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名称由来:
古时候这里交通闭塞,“飞鸟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迹罕至,凄凉荒芜,
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只能望洋兴叹,故
谓之“天涯海角”。
名称渊源
为什么古人把这里定为天涯海角呢?长期以来,一直是难解的历史之谜。近年经过多方考察,这一历史之谜已经揭开。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版图《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版图南极点的标志。负责主持测绘的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以为标志,并须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为天涯海角游览区内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和民国时期王毅将军,又在景区内两块相依相邻的海边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与“海角”四个大字,使人们的“天涯情结”最终得以物化并找到寄托,也使天涯海角游览区成为“天涯文化情结”的地理落脚点和特定载体。而景区内清代末期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的“南天一柱”石刻群,巍然屹立于南海之滨,笑傲惊涛骇浪,后被绘制为2元人民币的背面图案,深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大文豪郭沫若三度亲临考察,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并赋抒怀诗三首,天涯海角由此成为著名风景名胜区和海南旅游标志性景区。80年代,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唱响大江南北,更使天涯海角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憧憬。如今每年有数百万游人来到这块中华民族用情感堆砌起来的向往圣地,以圆心中“走遍天涯海角”的梦想。
钦差官员们在此处剖石刻碑镌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
老郑在“海判南天”石刻前留影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导游还说:男人想自己
"南天一柱"。
老郑和哥们老郝在天涯留影
老郑在天涯玩的是不亦乐乎,离我们在门口集合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真有点流连忘返的感觉,于是老郑拍了一通照片只能回来好好的欣赏了,在返回的海边上,老郑看到两个当地回民姑娘,老郑和她们合影留念!
郑富军2010年2月3日留影于海南天涯海角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