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有所思之105——化悲痛为欢歌

(2009-12-26 08:47:43)
标签:

宗教

庄子

哲学思想

子贡

杂谈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化悲痛为欢歌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它是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即庄子,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的作品。这部文献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据《庄子·大宗师》一章记载,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是三个淡漠相交的好朋友。三个人认识不久,子桑户就死了。孔子听到子桑户死去的消息后,便派弟子子贡前去吊唁并帮助治丧。谁知子贡去了后,竟发现孟子反和子琴张对着子桑户的尸体,一个编撰词曲,一个弹琴,两人相互应和而歌。子贡见此场景,急忙对孟子反和子琴张说:“请问你们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合乎礼仪吗?”谁知孟子反和子琴张竟然相视一笑说:“你们这种人哪里懂得礼的真正含义呢!”

子贡对此大惑不解,回去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请教老师:“孟子反和子琴张简直太没有德行修养了,他们居然对着好朋友的尸体唱歌,脸上没有有一点悲哀的表情,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回答道:“他们都是超凡脱俗的人,我派你去吊唁,我真是何等的浅陋啊!他们把死亡看做皮肤上的脓疮溃破,又怎么会烦乱的举办那些世俗的礼仪,而让世人观看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无情未必真豪杰,一到伤怀也恸哭。人是有感情的,遇见伤心之事难免悲痛,这不奇怪。可老是悲痛也不行。过去,面对悲痛,我们常常欣赏一种态度,那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态度:化悲痛为欢歌!

    唉,中国自古以来都被誉为礼仪之邦。然而,何为真正的礼?有谁知道,如今的人情世故和俗不可耐的交往,已经把我们这个泱泱大国那些曾引以为傲的礼仪,糟蹋得面目全非了……  

 

                                                                  夜半挑灯看吴钩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