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思之104——“有为之君”与“不召之臣”
(2009-12-20 15:58:35)
标签:
不召之臣君王亚圣读书人孟子杂谈 |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
和孔大圣人相比,孟子虽为“亚圣”,可我还是喜欢孟子。
喜欢就有原因。孟子的《公孙丑下》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碰巧齐王派人给他传话说:“我本应来看你,但因寒疾不能吹风,所以今天来不了。明日早朝的时候,不知你能否来见我?”孟子一听这话,也称自己身体不舒服,无法上朝。到了第二天,孟子却外出吊丧去了。大夫景丑知道这事后,很不理解,批评孟子做得不对。孟子答道:“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意思是说,大有作为的君王,一定有不可以随便召唤和驱使的臣子。如果有什么事要商量,君王应亲自去臣下那里专门去讨教,倘若君王连这点都做不到,就不足和他共事了。
“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显然,孟子这是在教导君王要多多尊重臣下的人格尊严,要有拜不召之臣为师的雅量。战国时代的的孟子那时就能有这样的思想,真让人感慨不已。其实纵观历史,两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君主正是受了孟子的这一启迪和影响,放下架子,屈尊不召之臣,才成就了一番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