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思之63——吃在清朝

标签:
河道总督十大名厨人体宴吃法白银 |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
在历代历朝中,清朝是一个很讲究吃的王朝。御膳每餐一百二十道菜,康熙“崇尚节俭”,一餐一般也要三十几道菜。一次,文人冒辟疆宴请客人,一顿晚宴三百头羊只割唇肉一斤左右备用,其余全扔了。有人惊问何故,他答曰:“羊之美全萃于此,其它皆腥臊不足用也。”
与此相似的是清朝治河官员在饮食上的奢侈。清朝中叶治理水患设有两个总督。北驻济宁,南驻清江。国家一年光给南河治理经费就有白银近六百万两,可是实用到工程的不及十分之一,其余大部分供文武官员挥霍。仅一个吃豆腐,制法就有三十多种,花费要三百两白银。鱼唇、鸭舌、鹅蹼、鸡掌、驼峰、猴脑,都是只吃一点,不计整体;只要精华,不要其余。整只鸭、整只鸡、整个骆驼都要统统弃之不用,而且吃法也极其讲究。就拿吃鹅掌来说,铁板下置炭火烧热,驱鹅践踏。鹅环奔数圈而死。其精华萃于两掌,而整只鹅都扔了不要。光每一席要用上百只鹅。一次,驻青浦江的河道总督设宴,上了一道猪脯,大家都说精美无比。原来制作时是将猪关在房子里,叫人手执竹竿追打,猪号叫奔跑累死后,立即割背肉一片,这样用数十头猪,仅供一席之宴。据说,猪被打死,其全体精华集中在脊背,立刻割而烹之,你说这能不好吃吗?
除去在吃法上的奢侈、怪异,在清朝,吃更是讲究排场和名堂,除了清皇室推出满汉全席,千叟宴等等国宴级的极品宴席外,还有官场的谭家菜,扬州的盐家菜等等。不但出了李渔,袁枚等大食家。而且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厨,就有三位是生在清朝。
长在清朝,吃在清朝!清朝的大好江山也就在那一张张,能吃会吃的血盆大口的一张一合中,慢慢被吞没……
清朝讲究吃,今天我们也毫不逊色。尽管我们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尽管还有几千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可是每年我国光公款吃喝就要花去近3000个亿。一顿饭花掉几万、十几万的事情也时有耳闻。人体宴、斗富宴、黄金宴千奇百怪。一些主流媒体(包括国家电视台),以饮食文化为借口,更是大讲吃喝。就是寻常百姓,也拿下馆子当作一种自得,并乐此不疲。如何吃,讲究吃俨然成了一种时尚——我们仿佛回到了清朝!
后一篇:读史有所思之64——钱穆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