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所思之18——我看齐景公
(2008-12-08 21:15:52)
标签:
公气老百姓心声行政长官齐景公东阿 |
分类: ①读史有所思 |
晏婴在治理东阿时,齐景公听人说,他在东阿三年,把东阿越治越乱,景公气得差点杀了晏婴。晏婴恳请景公让他再干三年。不料这三年他声名鹊起,一片叫好之声。回到都城,景公亲自迎接并向他道贺:"同是一个人,两个三年,为什么评价迥异呀?晏婴回答:"前三年我公事公办,不拉关系,不送钱送礼,一心发展生产,老百姓没有饿肚子的,但您要治我的罪;后三年我拉关系,送贿赂,拿国库的东西打点上下,老百姓多半不得温饱,可您却亲自迎接并祝贺我,我也是不明白呀……"。
同是东阿的那片蓝天,同一个行政长官,同样三个春夏秋冬,您不明白为何对我的评价两异。我还不明白为啥勤政爱民差点被治罪,搞不正之风反受到褒奖呢?聪明的晏婴不但委婉的批评了景公,而且还道出了问题的要害:我不卖人情,不拉关系,所以有人在您面前大讲我的坏话;后来我改眩易张,给他们好处,您的耳边当然就颂声一片了……
齐景公如此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老是处于权贵和身边那些小人的"包围"中,听不到一点群众的声音,当然就得不到实情,做不出正确的判断。然而,遗憾的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经常看到不少"齐景公"的影子。他们的职位没有齐景公高,权力也没有齐景公大,可总是喜欢象他那样高高在上,不愿意与群众接触,更谈不上倾听群众心声,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了。最多倾听的也只是自己周围人的心声,关心的也仅仅限于自己身边的人。用自己周围和身边的人代替普通老百姓。总以为身边人的想法就是广大群众的想法,只要他们没有意见和困难,那么绝大多数老百姓也就没有意见和困难了。
齐景公脱离群众,冤枉了晏婴。然而一个晏婴受点委屈事小,如果在齐景公的"示范"下,慢慢在齐国的大小干部中形成一个脱离群众的风气,那可就麻烦了!
同是东阿的那片蓝天,同一个行政长官,同样三个春夏秋冬,您不明白为何对我的评价两异。我还不明白为啥勤政爱民差点被治罪,搞不正之风反受到褒奖呢?聪明的晏婴不但委婉的批评了景公,而且还道出了问题的要害:我不卖人情,不拉关系,所以有人在您面前大讲我的坏话;后来我改眩易张,给他们好处,您的耳边当然就颂声一片了……
齐景公如此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老是处于权贵和身边那些小人的"包围"中,听不到一点群众的声音,当然就得不到实情,做不出正确的判断。然而,遗憾的是,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经常看到不少"齐景公"的影子。他们的职位没有齐景公高,权力也没有齐景公大,可总是喜欢象他那样高高在上,不愿意与群众接触,更谈不上倾听群众心声,给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了。最多倾听的也只是自己周围人的心声,关心的也仅仅限于自己身边的人。用自己周围和身边的人代替普通老百姓。总以为身边人的想法就是广大群众的想法,只要他们没有意见和困难,那么绝大多数老百姓也就没有意见和困难了。
齐景公脱离群众,冤枉了晏婴。然而一个晏婴受点委屈事小,如果在齐景公的"示范"下,慢慢在齐国的大小干部中形成一个脱离群众的风气,那可就麻烦了!
前一篇:读史有所思之16——蔡京之死
后一篇:须知王师南定日 美酒莫忘邓公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