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考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文化 |
至若置元设纪,各有所尚。元开一气,盘古斧分天地;旦启二仪,女娲土抟人寰。考定星历,黄帝创五行以正闰余;乃正南火,颛顼司天地以属神民。履端于始,夏置寅月为正;序则不愆,商设丑月为元。归邪于终,周建子月为首;事则不悖,秦尚亥月为始。
若夫分浑始地,判气初天。迎日推策,黄帝察昼夜以测长短;望月步气,高辛探朔望以圭圆缺。参以赤轮,尧帝考五征以推四季;课以蚀望,夏时律月份以令物候。元复四气,探日月离会之征;旦耀六合,验星度疏密之章。观象授时,斗柄指寅为正;朔望盈亏,月绕地周履月。铭文遗世,修历法倡导农桑;循章启后,选贤能天下荣昌。颜渊问政,祈国安九州盛世;孔子履道,行夏时四海升平。
其乃天布祥云,地涌福泽。昔远古混沌,万物懵懂,及生气为元,方释天纪时。尧舜曰载,才德贤之一年也;夏曰岁,稼收获之一次也;商曰祀,王周祭之一轮也;周曰年,禾成熟之一度也。立木为表,以地球绕日纪年;以察日影,以月球绕地纪月,殷历者也。阴阳合历,必有岁差。调差设闰,置于年终,故称十三月。后置年中本月之后,称闰某月。年有平闰,十二十三。月有大小,二九三十。干支纪日,月分三旬。年分春秋,值得商榷。
及至北斗初回,东风乍暖。周历发展,规模似殷。《春秋》《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夏历周历并用。夏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色尚赤,以夜半为朔。月废三旬,而有创新:初一为朔,初三为弦(月出),初七、八至十四、五为既生霸,十五至二十二为望,二十三至月底为既死霸,末日为晦。
盖若天地交泰,日月重光。鲁乃小国,历非出名,然有圣人出焉。编年鲁史,起于隐公元年,至若哀公十四年,奉为儒家经典,是为《春秋》。历虽轶失,因史而名。至六王毕,四海一,始皇乃统一历法。颁发《颛顼历》,以十月为首,第四月为正,因讳称为端月。是历也,以九月为一年之末。若有闰则置年尾,谓之后九月,年则终也。是时也,五行活跃,虞土、夏木、殷金、周火,胜周者应为水,故秦灭周,自认水月为首。
是以天自为天,岁自为岁。汉武帝颁太初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1949年,采用公元纪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于是乐事无边,太平有象,小康共裕,大富同享。(古六历:黄帝、颛顼历、夏历、商历、周历、鲁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