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标签:
文化杂谈情感 |
分类: 文化 |
静静地,燃起三支香,灰白色的烟作螺旋状袅娜升腾,缓缓散开,宛若一把刷子,在夜风逗引下,缓缓地涂抹,抹淡了记忆、抹淡了痛苦、抹淡了快乐,心里登时充盈一种绵绵扯扯的情绪……
昨晚上,山东省公布高考成绩,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关上房门,喧闹和嘈杂却关不住,但热闹和繁华属于别人,我坐在桌前,品着清茶。
又一批孩子即将踏上征程,那是他十二年时光的检阅!每一个想上进的孩子都会在这个生命舞台上闪出自己最精彩的光。我又一次想起自己高考的场景,心里泛起莫名的酸楚和惆怅,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
小学时我们班29人,考入初中25人。对于学习仅有的记忆:人生第一次考试填空题,四人帮(),当时不会,现在过去四十多年,仍不会。五年级时,要求小学生戴红领巾,我们班分给三条,决定凭数学成绩配给,第一次我第二名,欣欣然。老师又决定,重考,我第四名,已忘了当时心情。一次,课前听写生字,同桌互改,老师问十个生字都对的举手,同桌举手,老师不信,我送上听写本,老师再查,错了三个,老师对我的认知还是很清晰的。
初中时,感觉成绩还行,全镇四个中学,最好成绩,个人总分全镇第五,可很多平时成绩不如我的都考上了中专,而自己却名落孙山。没有办法,继续努力,争得走独木桥的资格。我们班54人,考入了重点高中4人。
进入高一,一些平时贪玩的伙伴,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安静下来了,留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每天早晨教室里的读书声也变得响亮了许多。忙碌的学习生活,繁重的学习压力,每次模考残酷的现实成绩,让我们逐渐开始变得疲劳。
每天晚自习结束,几个关系比较好的伙伴相约到操场跑几圈,让汗水浸透自己的衣服,让身体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回到宿舍里,爱好学习的伙伴,还坚持看一会书,做一会试卷。每当学习困的时候就到外面透透风,从而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不再犯困。
高二时,我们目睹过学长学姐们为准备高考忙前忙后,起早贪黑,但我们还感受不到备战的紧张氛围和高考的残酷。直到下学期即结束,成堆的复习资料出现在眼前,感觉有些迷失方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复习。
那时候大家的学习压力都很大,也不怎么会排解,特别像我这样的不甘心的类型的人,总想着殊死一搏。许多人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关怀,喜欢那种相濡以沫的感觉,似乎觉得并没有那么孤单。许多人错误的将那份友谊当成了爱情,并不顾一切的享受着那种短暂的欣慰,尽管有时会觉得有些不妥,但决定了又平白无故的给彼此造成了许多的压力和痛苦。
我神经衰弱休学了,就在心里祈祷:高考的时候千万不能出状况啊。可事与愿违,就在高考前半个月,我突然发烧不退,请假输液,医生怀疑是出血热,这时的我,想的最多的还是高考,学了三年,如果不能顺利参加考试,那该有多冤啊。忍受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我真的有点乱了。时间过得飞快,转眼还有几天就考试了。
高三了,为了能考上心中理想的大学,便进入紧张激烈的高考冲刺阶段。每周的体育课取消,晚自习延长至10点,除了老师的例行讲课复习外,剩下的时间就是考试做题。
每个人都立下了属于自己的目标,挂在教室内墙壁四周,每天起早贪黑,放快了吃饭的速度,加快了自己行走的脚步,放弃了很多娱乐玩耍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习。
让我们心里最受打击的就是每次模考成绩下来,可能会没有明显的进步,或许成绩还不是很理想。有的开始失去了信心,有的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变得麻木,有的选择放弃,感觉已经没有了希望。有的会走向操场,狂奔几圈,让汗水淹没了泪水,从低落的心情里面走出来,抱起书本,拿起试卷继续开始学习。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了高考。那年的高考,没有如今这般戒备森严,没有如今的全家惊动,没有如今的车水马龙,没有如今这般浮躁和高调。
天气很热,知了也停止了鸣叫。住校的由班主任带队由一中走向实验小学考点,再一次嘱咐,要把准考证、文具准备好,要相信自己,先写上名字和准考证号,一定要看清题目,先做简单的,再做难题,不能空题,做完后要多检查几遍,细心一点。
考场周围,考生和老师逐渐多起来,大家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关于高考的事情,场面气氛很是热闹。大约7时30分多一点,考点的广播喇叭响起来,马上要进入考场了。于是,我们拿出准考证,自觉地排好队,等待8时准时入场。
第一科考语文。翻开卷子,我大概浏览了一下,因为紧张,感觉生疏的地方很多。按照老师事先的叮嘱,把不会做的题放下,先做会的。语文试题的难度中等,但是题量很大,由于缺乏经验,作文先打草稿。当监考老师提示还有15分钟时,脑海瞬间一片空白,手也不听使唤了。
第二科考政治,承袭了多年来命题风格,以时政热点为背景,考查对书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以教材为基础,以时政热点为载体,将科学性和时代感有机结合,设问角度比较巧妙,试卷难度上具有梯度,做得比较轻松。
第三课考数学,看着一道一道陌生的数学题,有几分头大,考前感觉挺好,还比较有信心。想让手中的笔舞动起来,又不知道该往下写什么。笔停在半空,怎么也落不下去。心开始疼,想起一度喜欢的数学成绩,看着眼前的试卷,心中充满抱歉与不安。
第四科考历史,监考的老师拉着脸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我手心出汗了,后背的衣服也湿透了,本来不算热的天气,进了考场变的热了起来。十五分钟过去了,我拿到试卷第一时间把名字和准考证写上,浏览了一下题目,做了做深呼吸,埋头开始答卷。
第五科考英语,答题速度有点慢,看着那道题都会,索性先写作文,读了几遍要求,心中有了思路,不一会的功夫,作文就写完了,我看了看其它同学,都在答题,我又继续从前面开始做。整场考试下来,我放松了很多,我是第一个出考场的。
第六科考地理,睡过点了,最后一分钟走进考场,心跳加快,呼吸紧张,监考老师觉得这孩子肯定心里有鬼,频繁的走到跟前,心理就发紧张,时不时的偷看老师几眼,老师发现总是时不时的偷看,就越走向我背后,望着手中的试卷,大脑里顿时一片空白。一些原来会做的题,竟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一些原本背过的问答题,此刻在我心中也变得模棱两可起来。
走出考场,我茫然失措,万般痛苦。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的竟是这样无情的现实。我们班65人,考上本科5人专科8人。
回到家里,我天天去帮父母干农活,可吃不消的繁重农活更加重我的烦恼,更坚定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的决心。复读期间,我像个拼命三郎,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在学习,高考感觉还不错,那段时间天天盼着结果,又怕不好,倍受煎熬。
出成绩那天,早早来到教育局门前,从榜的最后一行红线向上看,专科没有,以高出本科分数线12分被某大学录取。复习时,我们班120人,考上本科6人,专科12人。
那年高考,于我而言,是改变命运的门槛,跨过门槛,也许会有美景,也许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