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夹起来的历史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文化 |
1993年4月,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北首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42件骨箸,长13.3-18.5厘米,距今7000年左右,我国较早报告出土骨箸的考古发现。
1972年,陕西省临潼区临河北岸美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骨箸。
1973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7000-5000年,1962年,河南省舞阳县舞渡镇贾湖村东侧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8600-7600年,均出土有木质一端平或椭圆、一端较尖或两端皆尖物,有的被称为笄,有的视作锥或针,实际很可能就是筷子,但一时末被确认,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
2004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君召乡南洼村夏代墓出土的有一种长度约19厘米的细长骨器,进行科学分析,发现有淀粉残留,有可能是搅拌食物或吃饭时使用的筷子,4000年前的南洼人已经用上了磨制精美的骨筷子,还处于雏形。
1934 年12 月23 日,河南省安阳侯家庄西北岗商代墓出土的6支青铜箸头,木柄部分早已腐朽,是为进餐准备的,它们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箸实物。是中国最早的筷子,学界认为筷子当作餐具使用是在商代。
1961年,云南祥云大波那铜棺木出土3根圆铜筷,经碳14测定为公元前495年左右春秋中晚期文物。
1963年发现,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村木椁铜棺墓,出土铜箸2支,长28厘米,直径0.4厘米,首粗足细,整体为圆柱形,据放射性碳素断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前后。
1989年,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清江北岸东周清江香炉石遗址,出土象牙筷上为扁方体,下为圆形,保存较好,上端饰有十个或十二个同心墨纹。
1977年8月,安徽省贵池县里山公社红旗大队徽家冲春秋墓,出土青铜箸一双,由于腐蚀两支铜箸长短不齐,平均为20厘米,经考证为春秋晚期之物。
1973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乡东屯渡马王堆一号西汉墓出土的漆案、漆盘、漆卮及漆箸,一双竹箸,长17厘米,直径0. 3厘米,圆箸实物,距今二干一百多年。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乡东屯渡东汉墓,出土铜箸,长22.2厘米,直径0.45厘米。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八号东汉墓出土铜箸,长35.2厘米,直径为0.6-0.5厘米。
1972年,湖北云梦大坟头1号汉墓出土竹箸16支,各长24厘米,直径0.3-0.2厘米,首粗足细,整体为圆柱形。
1973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凤凰山汉墓,出土了西汉时代的竹箸。
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中出土竹制筷笼1件,筷笼里装有竹筷10根,筷长24.5厘米,径0.3-0.5厘米,与现在人们使用的筷子的长度相近,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前167)。
1973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也出土过竹箸。
1976年,河南省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邙山乡浇沟村卜千秋西汉壁画墓,出土有铁箸实物。
1956年,甘肃酒泉夏河青东汉墓出土了铜箸一双。
1985年,宁夏固原原州区开城镇长城村西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银筷子1双。剖面圆形,两头细,中间略粗,最大直径0.3厘米,长9.2厘米。
2005年,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实物,距今4000年的面条,或许让筷子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